[发明专利]一种作动器及全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72868.8 | 申请日: | 2022-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5661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 发明(设计)人: | 苗为为;丁树伟;禹真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0G13/00 | 分类号: | B60G13/00;B60G13/08;B60G17/018;B60G17/08 |
| 代理公司: | 北京远智汇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659 | 代理人: | 于丽平 |
| 地址: | 130011 吉林省长*** | 国省代码: | 吉林;2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作动器 主动 悬架 控制 方法 | ||
1.一种作动器,其特征在于,包括储液缸、活塞组件和双向泵,活塞组件设置于储液缸中,活塞组件包括相连的活塞和活塞杆,活塞将储液缸分隔为位于活塞上侧的上腔以及位于活塞下侧的下腔,活塞杆位于上腔,活塞杆被配置为与车身连接,活塞上设置有过液腔,过液腔具有上下设置的第一口和第二口,过液腔内设置有阀件;
活塞组件向下运动第一设定距离时,阀件将第一口关闭;活塞组件向上运动第二设定距离时,阀件将第二口关闭;
双向泵能够将上腔中的油液输送至下腔,双向泵还能够将下腔中的油液输送至上腔。
2.一种全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全主动悬架包括四个如权利要求1所述的作动器,四个作动器分别为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和第四作动器,第一作动器连接车身和左前车轮,第二作动器连接车身和右前车轮,第三作动器连接车身和左后车轮,第四作动器连接车身和右后车轮,其特征在于,所述控制方法包括:
S1、获取车身质心及车轮组件的运动状态,车轮组件包括左前车轮、右前车轮、左后车轮及右后车轮;
S2、根据车身质心与车轮组件在车身竖向的相对运动趋势,结合车身质心在车身竖向上的绝对运动方向,确定全主动悬架的总目标作动力,该总目标作动力为使车身竖向位移为零时的全主动悬架的总作动力;
S3、获取车身姿态,车身姿态包括车身的纵倾与侧倾状态;
S4、根据总目标作动力及车身姿态,确定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和第四作动器各自的分目标作动力;
S5、根据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和第四作动器各自的分目标作动力,结合各作动器各自的作动力调节范围,得到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和第四作动器各自的实际目标作动力。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全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2包括:
若车身质心与车轮组件在车身竖向相互远离,且车身质心在车身竖向的绝对运动方向为向上时,总目标作动力为正值;或,
若车身质心与车轮组件在车身竖向相互远离,且车身质心在车身竖向的绝对运动方向为向下时,总目标作动力为负值;或,
若车身质心与车轮组件在车身竖向相互靠近,且车身质心在车身竖向的绝对运动方向为向下时,总目标作动力为正值;或,
若车身质心与车轮组件在车身竖向相互靠近,且车身质心在车身竖向的绝对运动方向为向上时,总目标作动力为负值。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全主动悬架的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步骤S4包括:
S4.1、根据总目标作动力、考虑轴荷转移后的前轴等效簧载质量和后轴等效簧载质量,确定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和第四作动器的初始目标作动力;
S4.2、根据车身姿态分别对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和第四作动器的初始目标作动力进行修正,以确定第一作动器、第二作动器、第三作动器和第四作动器各自的分目标作动力。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第一汽车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2868.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