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隧道内管道安装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71502.9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4190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3 |
发明(设计)人: | 王学军;周剑琴;马剑林;郭伟;宋雪峰;陈雅玲;刘雅儒;曹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23K37/04 | 分类号: | B23K37/04;B23K101/06 |
代理公司: | 北京润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83 | 代理人: | 陈姝婧 |
地址: | 100013 北京市朝***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隧道 管道 安装 方法 | ||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内管道安装方法,属于管道工程领域。隧道内管道安装方法包括:获取隧道的相关信息,其中,相关信息包括曲直信息、倾角信息以及宽度信息;根据相关信息确定隧道对应的类别,其中,类别包括第一隧道类别和第二隧道类别;根据预先存储的隧道类别与管道安装策略的对应关系,根据类别确定类别对应的管道安装策略,其中,管道安装策略包括采用自动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管道安装策略包括与第一隧道类别对应的第一策略、与第二隧道类别对应的第二策略,第一策略采用隧道外焊接的方式,第二策略采用隧道内焊接的方式;根据类别对应的管道安装策略对隧道进行管道安装。采用本发明实施例可以实现管道穿越隧道的自动焊工艺。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管道工程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隧道内管道安装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管道安装尤其是隧道内管道的安装施工过程中,需要将多个管段进行组对并焊接,现有的焊接工艺通常是采用人工焊接或者半自动焊工艺,若采用人工焊接,则施工效率较低,若采用半自动焊工艺,则易发生焊接裂纹等质量问题。因此,实现管道穿越隧道的自动焊焊接施工工艺亟待解决。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隧道内管道安装方法,以解决上述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一个或多个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隧道内管道安装方法,包括:
获取隧道的相关信息,其中,相关信息包括曲直信息、倾角信息以及宽度信息;
根据相关信息确定隧道对应的类别,其中,类别包括第一隧道类别和第二隧道类别,第一隧道类别为不存在变坡点和转弯点、倾角小于预设倾角以及宽度小于预设宽度阈值的隧道类别,第二隧道类别为存在变坡点和/或转弯点、宽度大于或等于预设宽度阈值的隧道类别,变坡点为隧道在纵向发生转向的位置,转弯点为隧道在横向发生转向的位置;
根据预先存储的隧道类别与管道安装策略的对应关系,根据类别确定类别对应的管道安装策略,其中,管道安装策略包括采用自动焊的方式进行焊接,管道安装策略包括与第一隧道类别对应的第一策略、与第二隧道类别对应的第二策略,第一策略采用隧道外焊接的方式,第二策略采用隧道内焊接的方式;
根据类别对应的管道安装策略对隧道进行管道安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根据类别对应的管道安装策略对隧道进行管道安装,包括:
确定类别对应的管道安装策略为第一策略;
在隧道中处于较高位置的一侧隧道口设置组焊平台和第一卷扬机,在隧道中处于较低位置的一侧隧道口设置第二卷扬机,其中,组焊平台的倾角与隧道的倾角相等;
在组焊平台上通过自动焊的方式依次对管段进行焊接,以得到焊接后的管段;
通过运输车配合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将焊接后的管段运送至隧道内,以实现隧道内的管道安装。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运输车包括轨道车,且隧道的底部铺设轨道。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轨道车配合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将焊接后的管段运送至隧道内之前,还包括:
对焊接后的管段进行焊口检测、防腐补口以及喷砂除锈中的至少一种工序。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预设倾角为15°。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组焊平台的长度范围包括28~75m,组焊平台的高度不超过6m,组焊平台的宽度范围包括10~16m。
在本发明实施例中,通过运输车配合第一卷扬机、第二卷扬机将焊接后的管段运送至隧道内,包括:
将焊接后的管段放置在轨道车上,轨道车的一端通过第一托管头与第一卷扬机的钢丝绳连接,轨道车的另一端通过第二托管头与第二卷扬机的钢丝绳连接,启动第一卷扬机和第二卷扬机将轨道车沿轨道拖入隧道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未经国家石油天然气管网集团有限公司;国家管网集团西南管道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71502.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