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立式粉体充填机构及其制备方法和粉体装钵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66350.3 | 申请日: | 2022-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550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胡高远;陈卫捷;吴虎雄 | 申请(专利权)人: | 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B1/12 | 分类号: | B65B1/12;B65B1/30;B65B1/28;F27B9/30;F27B9/24 |
| 代理公司: | 北京超凡宏宇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3 | 代理人: | 程晓 |
| 地址: | 324000 浙江省衢州市***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立式 充填 机构 及其 制备 方法 粉体装钵 装置 | ||
立式粉体充填机构及其制备方法和粉体装钵装置,属于粉体充填技术领域。粉体装钵装置包括立式粉体充填机构,和用于承接从立式粉体充填机构流出的粉体的匣钵。立式粉体充填结构包括具有料筒的料仓组件,动力组件,和具有传动轴、绞龙以及导料管的下料螺旋组件。料筒设置有两个同轴的连接部,分别用于连接传动轴和导料管;绞龙与传动轴传动连接,并设置有限制绞龙和传动轴沿径向偏移的限位部,使得绞龙与导料管之间具有较高的同轴度。并且,绞龙的另一端与导料管的出料端转动连接,可以减小绞龙的甩动频率和幅度,减小绞龙的刮壁几率,进而可以通减小绞龙和导料管之间的间隙,避免设置开关阀门而导致粉尘大以及粉体污染的情况。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粉体充填技术领域,具体而言,涉及立式粉体充填机构及其制备方法和粉体装钵装置。
背景技术
进入辊道窑烧结的各种超细粉体,需要预先精确充填到匣钵中。例如微米级的锂电正负极材料和稀土材料等粉体,此类粉体价值高,需求充填过程无扬尘、无泄漏和高精度。
针对高精度的要求,现有技术主要使用多段速螺旋充填的方式进行粉体充填。在垂直螺旋充填结构中,主要采用在料仓盖中部设置分段式的可拆卸螺旋,由顶部动力带动螺旋转动的方式实现充填。为了防止粉体从螺杆和出料筒的间隙漏出,通常会在出料筒的出料端部增加阀门,来达到快速启闭的效果。
然而,现有技术的垂直螺旋充填结构在使用过程中,往往会出现粉尘大和粉体污染等降低充填效果的情况。
发明内容
基于上述的不足,本申请提供了一种立式粉体充填机构及其制备方法和粉体装钵装置,以部分或全部地改善、甚至解决相关技术中可拆卸粉体充填机构漏料的问题。
本申请是这样实现的:
在第一方面,本申请的示例提供了一种立式粉体充填机构,包括:
料仓组件;料仓组件包括料筒,料筒的顶部和底部分别设置有同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
动力组件;动力组件的输出端设置于第一连接部;
下料螺旋组件;下料螺旋组件包括传动轴、绞龙和导料管;导料管的进料端与第二连接部可拆卸连接;传动轴的第一端与动力组件的输出端传动连接,传动轴的第二端设置有第三连接部和第一限位部;绞龙的第一端设置有第四连接部和第二限位部,绞龙的第二端与导料管的出料端转动连接;
其中,传动轴和绞龙通过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传动连接;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可拆卸地连接,且第三连接部和第四连接部处于连接状态时,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传动轴的径向上相互抵持。
在上述实现过程中,在料仓组件中,料筒底部和顶部分别设置同轴的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将传动轴和导料管分别与第一连接部和第二连接部连接,因此传动轴的轴线和导料管的轴线共线。
将绞龙的第四连接部和传动轴的第三连接部传动连接,使得绞龙能够随着传动轴的转动而转动。由于传动轴设置有第一限位部,绞龙设置有第二限位部,因此,利用第一限位部和第二限位部在径向的抵持配合,可以防止传动连接的传动轴和绞龙两者的轴线发生偏差,保证绞龙和传动轴的同轴度,进而保证绞龙和导料筒的同轴度。
并且,将绞龙的另一端与导料管的另一端转动连接,可以在保证绞龙能够旋转的同时,还能减小绞龙因转动而发生摆动的几率,以及减小绞龙摆动幅度。
由于绞龙与导料管具有较高的同轴度,以及绞龙发生摆动的几率和发生摆动的幅度较小,因此,当导料管和传动轴之间间隙较小时,例如间隙的宽度为1.5mm或更小时,转动过程中的绞龙出现刮壁的几率较小。因此在本示例提供的立式粉体充填机构中,可以在导料管的出料端不设置阀门,并通过减小导料管和绞龙之间的间隙,进而防止粉体从导料管与绞龙之间的间隙漏出(例如利用本示例提供的立式粉体充填机构进行微米级的粉体充填时,可以将导料管和绞龙之间的间隙设置为1.5mm或者更小),进而提高粉体的充填质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未经衢州华友钴新材料有限公司;浙江华友钴业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635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