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非线性工业系统数据驱动强化学习鲁棒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65784.1 | 申请日: | 2022-07-0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62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穆朝絮;张勇;蔡光斌;孙长银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B13/04 | 分类号: | G05B13/04 |
代理公司: | 天津市北洋有限责任专利代理事务所 12201 | 代理人: | 李林娟 |
地址: | 300072***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非线性 工业 系统 数据 驱动 强化 学习 鲁棒控制 方法 | ||
1.一种非线性工业系统强化学习数据驱动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方法包括:
针对含有控制信道扰动的非线性工业系统,设计含有鲁棒项的代价函数,给出最优控制策略;
通过数学等价转换,将最优控制策略转换为数据驱动控制策略,收集系统运行的原始数据,设计数据样本计算模型,收集数据样本到经验池中,直至形成完整数据集合,构建数据驱动控制策略迭代模型;
内环迭代中计算数据驱动控制策略,外环迭代中将得到的数据驱动控制策略用于被控系统中;
设计新型数据样本存储经验池,在外环迭代控制策略用于被控系统之前,提取并处理数据样本形成不完整数据集合,存储不完整数据集合到经验池,将外环迭代控制策略用于被控系统,收集新的数据样本补充经验池直至形成完整数据集合,从而再次进入双闭环框架中的内环迭代。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线性工业系统强化学习数据驱动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含有鲁棒项的代价函数为:
其中,J(x(t))为代价函数,为被积效用函数,为被积时间变量,U(x(t),u(t))为效用函数;Q和M是相应维数的正定矩阵,γ是正实数,为代价函数鲁棒项,x(t)为系统状态,u(t)为控制信号,为与扰动信号相关的函数。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线性工业系统强化学习数据驱动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
所述数据样本计算模型为:
其中,和为数据样本,φc(·)为评价网络激活函数,φa(·)为行为网络激活函数,为行为网络权值参数矩阵;为单位矩阵,ud0(x)=u0(x)+du(x)为受扰初始稳定控制策略,u0(x)为初始稳定控制策略,du(x)为系统扰动信号;为矩阵克罗内科积运算;
所述数据驱动控制策略迭代模型为:
W(i,j+1)=[(Π(i,j))TΠ(i,j)]-1(Π(i,j))TΛ(i,j)
其中,为神经网络权值矩阵,vec(·)表示矩阵的列向量变换,为评价网络权值参数矩阵,Π(i,j)和Λ(i,j)为数据样本集合。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非线性工业系统强化学习数据驱动鲁棒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所述内环迭代中计算数据驱动控制策略,外环迭代中将得到的数据驱动控制策略用于被控系统具体为:
a:初始化:设定初始内外环迭代步数i=j=0,初始稳定控制u(0)=ud0,收集的样本维数Wdim,内环最大迭代步数Mm,采样时间T,累计最大样本维数Nm,内环迭代收敛终止条件β;
b:数据收集:应用控制策略第一次框架循环时,使用u(0)于被控系统,收集原始系统数据包括:系统状态和扰动控制信号;
c:策略评估:计算并存储数据样本和于经验池,直至构成完整数据集合Π(i,j)和Λ(i,j);
策略提高:基于数据驱动控制策略迭代模型式,计算神经网络权值参数W(i,j+1),更新评价网络与行为网络的权值参数与
d:判断条件:当‖W(i,j+1)-W(i,j)‖2=β时,如果最大迭代步数Mm没有满足,进入流程c,且j←j+1;如果‖W(i,j+1)-W(i,j)‖2β并且达到最大训练时间,停止算法迭代并得到控制策略;否则,基于所设计的数据处理方法处理数据样本,进入流程b,且i←i+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大学,未经天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578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数据系统、接收设备和数据读取方法
- 数据记录方法、数据记录装置、数据记录媒体、数据重播方法和数据重播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发送系统、数据发送装置以及数据结构
- 数据显示系统、数据中继设备、数据中继方法及数据系统
- 数据嵌入装置、数据嵌入方法、数据提取装置及数据提取方法
- 数据管理装置、数据编辑装置、数据阅览装置、数据管理方法、数据编辑方法以及数据阅览方法
- 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设备、数据发送和数据接收方法
- 数据发送装置、数据接收装置、数据收发系统、数据发送方法、数据接收方法和数据收发方法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
- 数据发送方法、数据再现方法、数据发送装置及数据再现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