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及其施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61861.6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622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吴刚;李锋;孙涛;季维众;杨少伟;王伟 | 申请(专利权)人: | 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11/48 | 分类号: | E04G11/48;E04G11/50;E04G21/00 |
代理公司: | 杭州浙科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13 | 代理人: | 汤明 |
地址: | 322100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附梁式楼承板 简化 体系 及其 施工 方法 | ||
1.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包括钢结构柱(1)及设置在钢结构柱(1)之间的钢结构梁(2),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梁(2)中位置相对且平行设置的两钢结构梁(2)之间设置一组支撑钢梁(8),且所述支撑钢梁(8)与所述钢结构梁(2)垂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钢梁(8)下方设有支撑钢架(3),且在所述支撑钢架(3)的作用下使支撑钢梁(8)与钢结构梁(2)之间保持间隙。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梁(8)上方搭设有支撑楞条(7),用于对上层模板(6)进行支撑或支撑钢梁(8)上方直接铺设预制楼层板(13)。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架(3)上端通过连接架(5)与钢结构梁(2)相连。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架(3)顶部设有可调支撑平台(9),所述可调支撑平台(9)能够在支撑钢架(3)上进行高度调节。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钢结构梁(2)及支撑钢梁(8)均采用工字梁,且所述支撑钢梁(8)的两端设置在钢结构梁(2)的内侧翼板区域内。
6.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架(5)包括U型架(10)及设置在U型架(10)一侧的连杆(11),所述U型架(10)通过连杆(11)与支撑钢架(3)固定连接,所述U型架(10)的竖向架两侧位置分别设有锁紧螺栓(12),所述U型架(10)卡接在钢结构梁(2)下部位置,并通过锁紧螺栓(12)锁紧在钢结构梁(2)腹板两侧。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相邻所述支撑钢架(3)之间通过钢管(4)相连,使得支撑钢架(3)之间连接形成一个整体。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钢架(3)设置在支撑钢梁(8)下方两端位置处。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其特征在于,所述支撑楞条(7)与支撑钢梁(8)垂直方向设置,所述支撑楞条(7)横跨相邻两根支撑钢梁(8),且垂直于支撑钢梁(8)方向上的两根支撑楞条(7)之间错位设置。
10.根据权利要求1-9任一所述的一种附梁式楼承板简化支模体系的施工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1)将支撑钢梁倾斜吊装至相对两钢结构梁之间内侧上下翼板之间,并摆正,使得支撑钢梁的两端分别处于两钢结构梁内侧上下翼板的区域范围内;
2)在支撑钢梁下方的两端位置分别设置支撑钢架,通过调节支撑钢架顶部的可调支撑平台使得支撑钢梁底部靠近且不接触钢结构梁的内侧下翼板;
3)按照步骤1)-2)将剩余支撑钢梁依次安装完成;
4)将相邻两支撑钢架上、下端通过钢管进行连接,使得支撑钢架之间相互连接;
5)在钢结构梁上且与支撑钢梁相对应位置设置连接架,并通过连接架将支撑钢梁与钢结构梁相连;
5.1)先将连接架的U型架卡接在钢结构梁的下部,将锁紧螺栓预锁紧在钢结构梁的腹板上;
5.2)调节连接架水平及竖直方向位置,使得连接架的连杆靠近并与支撑钢架相接触,将支撑钢架与连杆固定连接;
5.3)将锁紧螺栓锁紧,使得支撑钢架与钢结构梁相连;
6)在支撑钢梁上方设置支撑楞条,且将支撑楞条与支撑钢梁垂直方向设置,且保证同一方向上的相邻两支撑楞条错位设置;并在支撑楞条上设置上层模板;
7)或在支撑钢梁上方直接铺设预制楼层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未经歌山建设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1861.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