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梁柱节点处梁内纵筋与梁板连接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60301.9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469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贾强;马浩翔;邓祥文;王靓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3/02 | 分类号: | E04G23/02;E04B1/58;E04B1/41;E02D5/34;E04C5/16 |
代理公司: | 济南圣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21 | 代理人: | 陈晓敏 |
地址: | 2501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既有 建筑 地下 梁柱 节点 处梁内纵筋 连接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梁柱节点处梁内纵筋与梁板连接方法,属于建筑物地下增层技术领域,包括以下步骤:在既有建筑桩内梁柱节点位置,埋设水平套管;将水平套管绑扎在钢筋混凝土托换桩桩身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托换桩,将既有建筑与钢筋混凝土托换桩桩顶连接;开挖土方至各层地下室梁板位置,在水平套管孔道内旋转插入梁内纵筋,将梁内纵筋位于水平套管外侧部分与梁板内水平纵筋连接;继续开挖土方,直至整个地下室所有梁板施工完毕。该方法通过预埋水平套管的方法设置梁柱节点处的梁内纵筋,钢筋受拉时节点处钢筋和梁内纵筋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力更合理。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物地下增层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梁柱节点处梁内纵筋与梁板连接方法。
背景技术
这里的陈述仅提供与本发明相关的背景技术,而不必然地构成现有技术。
有序、合理、综合、高效地开发利用既有建筑物地下空间资源,成为扩充基础设施容量,提高城市综合防灾能力,提高土地利用效率与节约土地资源的最为有效的途径之一。新建建筑物根据城市规划的要求,多已考虑了地下空间的开发和利用。然而,大量的既有建筑因为历史的原因,缺少前瞻性而未设计地下停车场,随着汽车数量的增加出现了停车难的情况。利用建筑物桩基础托换实现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是解决这一问题的有效途径。
桩基础托换地下增层分为原位地下增层和移位地下增层两种方法。通过拖车移位或滚轴移位将建筑物移至设置好的桩基础上方并实现连接,利用桩基础支撑上部结构,开挖土方,施作地下室。这是移位地下增层的基本思路。其中,桩基础作为拟建地下室的竖向构件。然而,在土方开挖后,施工地下室梁板等水平构件时,由于桩等竖向构件的混凝土已经浇筑完成,梁柱节点处梁的水平纵筋很难穿过桩形成整体连接。现在通常做法是梁的水平纵筋在桩的外侧环绕包裹住混凝土桩,或者在柱上设置钢结构节点板,梁的水平纵筋搭接焊在节点板上。这些钢筋的设置方式都是环绕竖向构件的方式,对于受拉的纵筋传力并不可靠;同时,增大了节点的体积,影响使用功能。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梁柱节点处梁内纵筋与梁板连接方法,该方法通过预埋水平套管的方法设置梁柱节点处的梁内纵筋,钢筋受拉时节点处钢筋和梁内纵筋都在同一条直线上,受力更合理。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是通过如下的技术方案来实现:
第一方面,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既有建筑地下增层梁柱节点处梁内纵筋与梁板连接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在既有建筑桩内梁柱节点位置,埋设水平套管;
将水平套管绑扎在钢筋混凝土托换桩桩身钢筋笼,并灌注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托换桩,将既有建筑与钢筋混凝土托换桩桩顶连接;
开挖土方至各层地下室梁板位置,在水平套管孔道内旋转插入梁内纵筋,将梁内纵筋位于水平套管外侧部分与梁板内水平纵筋连接;
继续开挖土方,直至整个地下室所有梁板施工完毕。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在水平套管孔道两端开口处设置堵头,堵头一端为钢筋头插入水平套管孔道内,堵头另一端设置盖帽将孔道开口封堵。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将梁内纵筋插入水平套管孔道时,将堵头取出,梁内纵筋在水平套管外留有设定搭接长度。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钢筋头带有丝扣,钢筋头旋入水平套管孔道内。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既有建筑与钢筋混凝土托换桩桩顶连接的步骤为:
在设定位置施工桩孔,将钢筋笼插入桩孔,校正钢筋笼标高,浇筑混凝土形成钢筋混凝土托换桩,将既有建筑移位至钢筋混凝土托换桩正上方,并将既有建筑与钢筋混凝土托换桩桩顶连接。
作为进一步的技术方案,水平套管孔道内壁加工有丝扣,梁内纵筋外表面也加工丝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建筑大学;山东建筑大学工程鉴定加固研究院有限公司;山东建固特种专业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60301.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固溶体基催化剂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 下一篇:InP半导体激光器及其制作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