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系统及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59767.7 | 申请日: | 2022-06-3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606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李培;张玉华;马运忠;田新宇;黄筱妍;杨冯军;骆海波;赵波;陈东文;田志敏;孙文肖;胡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N29/30 | 分类号: | G01N29/30 |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沈珍珠;郝博 |
| 地址: | 100081***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钢轨 探伤 系统 超声 通道 校准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系统及方法,该系统包括:超声通道校准试块,用于响应钢轨探伤系统的激励信号,生成不同预设声程的反射波;反射波处理单元,用于从每一超声通道中,获取对应指定声程反射波的第一放大信号;确定每一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针对每一超声通道,计算该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与其他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的增益值差值;超声通道校准单元,用于在不同超声通道进行钢轨探伤时,根据对应的增益值差值,对不同超声通道的信号放大增益值进行校准。本发明可实现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标准化校准,提升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准确度和校准效率。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铁路技术领域,尤其涉及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系统及方法。
背景技术
本部分旨在为权利要求书中陈述的本发明实施例提供背景或上下文。此处的描述不因为包括在本部分中就承认是现有技术。
现阶段,钢轨探伤车安装有钢轨探伤系统,其基于超声波检测原理,采用轮式探头传感器,可对在役钢轨进行快速检测。超声系统的有效检测范围及探伤工艺也逐步提高,为保障钢轨安全发挥了重要作用。
钢轨探伤车在线路检测时,钢轨探伤系统的超声通道信号放大增益值等参数需要根据数据质量进行调节。由于超声通道缺乏标定和校准,不同超声通道的参数值差异较大,而且操作员只能每次调节一个通道的参数,调节范围也依赖操作员的经验,人为主观性较大,造成设备的易用性较低、相同设备由不同人员运用的效果差别巨大,最终影响了钢轨探伤车的伤损检测效果和检测结果的可信度。
而目前并没有针对钢轨探伤系统的超声通道进行标准化校准的方案。
发明内容
本发明实施例提供一种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系统,应用于钢轨探伤车,用以实现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标准化校准,提升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准确度和校准效率,该系统包括:
超声通道校准试块,用于响应钢轨探伤系统的激励信号,产生超声波;对所述超声波进行多次衰减反射,生成不同预设声程的反射波;向钢轨探伤系统的每一超声通道,反射所述不同预设声程的反射波;所述钢轨探伤系统中每一超声通道用于对接收的不同预设声程的反射波,进行信号放大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放大信号;
反射波处理单元,用于从每一超声通道中,获取对应指定声程反射波的第一放大信号;确定每一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针对每一超声通道,计算该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与其他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的增益值差值;
超声通道校准单元,用于在不同超声通道进行钢轨探伤时,根据对应的增益值差值,对不同超声通道的信号放大增益值进行校准。
本发明实施例还提供一种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方法,应用于如上述的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系统,所述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系统应用于钢轨探伤车,用以实现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标准化校准,提升钢轨探伤系统超声通道的校准准确度和校准效率,该方法包括:
超声通道校准试块响应钢轨探伤系统的激励信号,产生超声波;对所述超声波进行多次衰减反射,生成不同预设声程的反射波;向钢轨探伤系统的每一超声通道,反射所述不同预设声程的反射波;所述钢轨探伤系统中每一超声通道用于对接收的不同预设声程的反射波,进行信号放大处理,得到处理后的放大信号;
反射波处理单元从每一超声通道中,获取对应指定声程反射波的第一放大信号;确定每一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针对每一超声通道,计算该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与其他超声通道的第一放大信号的信号放大增益值的增益值差值;
超声通道校准单元在不同超声通道进行钢轨探伤时,根据对应的增益值差值,对不同超声通道的信号放大增益值进行校准。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中国铁道科学研究院集团有限公司基础设施检测研究所;北京铁科英迈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976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