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7943.3 | 申请日: | 2022-06-3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1555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30 |
发明(设计)人: | 郑志刚;弥尚文;陈晓利;杨文涵;李博;刘毅;张弘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电投东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盛元电气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9/032 | 分类号: | B08B9/032;B08B13/00 |
代理公司: | 沈阳东大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109 | 代理人: | 梁焱 |
地址: | 110179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增量 自动 气力 装置 | ||
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包括疏灰阀、第一转接管、止逆阀及第二转接管,疏灰阀依次通过第一转接管、止逆阀、第二转接管与粉煤灰输送管道连通;疏灰阀包括疏灰阀阀体、疏灰阀上压盖、疏灰阀下端盖、疏灰阀阀芯、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上阀片及下阀片;疏灰阀上压盖、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上阀片、疏灰阀阀芯及下阀片由上至下顺序设置在疏灰阀阀体的内腔中;疏灰阀下端盖固定设在疏灰阀阀体底部。本发明无需借助压力检测装置对堵管进行判定,同时也省去了传统的堵管判定过程,且在堵管发生时,疏灰装置能够自主启动,完全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疏灰装置整体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其与电子式阀门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工作可靠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管道疏通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在火力发电领域内,产生的粉煤灰需要通过输送管道进行转运,但受到粉煤灰自身物理特性的影响,通过输送管道转运粉煤灰时经常出现堵管现象,因此堵管后需要立即对输送管道进行疏通,以保证粉煤灰的正常转运。
现阶段,为了解决粉煤灰输送管道的堵管问题,多采用在输送管道上直接设置压缩空气吹入管,在压缩空气管道上设置控制阀门,同时在输送管道上安装压力检测装置,当堵管发生时,压力检测装置会检测到输送管道压力升高,工作人员经过确认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无误后,再进一步开启控制阀门,使压缩空气通过压缩空气吹入管进入粉煤灰输送管道中,利用压缩空气将粉煤灰堵塞点冲开,实现堵管的疏通。
但是,在现有解决堵管的方式中,堵管的判定需要单独通过压力检测装置的检测数据作为依据,而压力检测装置在恶劣的工况环境下运行,存在较高的故障率,一旦压力检测装置的数据检测异常,就无法在第一时间对堵管进行判定,进而影响后续对堵管的处置及时性。此外,压缩空气吹入管上的控制阀门,需要在堵管判定后由工作人员负责开启,无论控制阀门采用电子式或机械式结构类型,都需要下人为干预的条件下开启,无法在堵管发生时自主启动,因此自动化程度较低。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无需借助压力检测装置对堵管进行判定,同时也省去了传统的堵管判定过程,且在堵管发生时,疏灰装置能够自主启动,完全无需人为干预,自动化程度高,而且疏灰装置整体采用纯机械结构设计,其与电子式阀门结构相比具有更高的工作可靠性。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增量式自动气力疏灰装置,包括疏灰阀、第一转接管、止逆阀及第二转接管;所述疏灰阀的进气端与高压气源相连通,疏灰阀的出气端与第一转接管的进气端相连通,第一转接管的出气端与止逆阀的进气端相连通,止逆阀的出气端与粉煤灰输送管道相连通。
所述疏灰阀包括疏灰阀阀体、疏灰阀上压盖、疏灰阀下端盖、疏灰阀阀芯、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上阀片及下阀片;所述疏灰阀上压盖、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上阀片、疏灰阀阀芯及下阀片由上至下顺序设置在疏灰阀阀体的内腔中;所述疏灰阀下端盖固定设置在疏灰阀阀体的底部。
所述疏灰阀阀体的内腔采用三级阶梯式圆柱内腔,由上至下依次为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第二阶梯圆柱内腔及第三阶梯圆柱内腔,第三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
所述疏灰阀上压盖采用圆柱筒型结构,在疏灰阀上压盖的外表面设有外螺纹,疏灰阀上压盖的内孔采用两级阶梯圆柱内孔,由上至下依次为主进气孔和弹簧插接孔,主进气孔的直径小于弹簧插接孔的直径;在所述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表面设有内螺纹,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内螺纹与疏灰阀上压盖的外螺纹螺接配合。
所述上阀片采用圆盘式结构,上阀片位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中,上阀片的直径小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上阀片的直径大于第二阶梯圆柱内腔的直径;在所述上阀片的上表面中心处设置有弹簧插接凸台,所述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的顶端插装在弹簧插接孔内,疏灰阀阀芯复位弹簧的底端插装在弹簧插接凸台上;所述上阀片的下表面与第一阶梯圆柱内腔和第二阶梯圆柱内腔的过渡阶梯面抵靠接触配合。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电投东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盛元电气科技有限公司,未经中电投东北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沈阳盛元电气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794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