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及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57170.9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382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邓靖;吴银登;黄强;李晨彬;陈慧慧;刘玉坤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3G5/46 | 分类号: | F23G5/46;F22B1/18;F23J15/06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工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1104 | 代理人: | 缪利明;杜灿 |
地址: | 200072 上海市静***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垃圾 燃烧 余热 利用 耦合 系统 工艺 | ||
1.一种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包括:
焚烧炉,其炉膛底部设有一次风喷嘴,其一次烟道上设有二次风喷嘴;以及,与焚烧炉的所述一次烟道连通的余热锅炉,其上设有蒸汽接口、给水接口、以及烟气接口;
其特征在于,还包括蒸汽余热处理模块、烟气余热处理模块、以及高温烟气循环模块,其中:
高温烟气循环模块的输入端连通至焚烧炉的所述炉膛,高温烟气循环模块的输出端连通至所述二次风喷嘴,用于将炉膛内的烟气引出后与二次风混合并且输入焚烧炉的所述一次烟道;
蒸汽余热处理模块与所述蒸汽接口连通;
烟气余热处理模块与所述烟气接口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高温烟气循环模块的所述输入端连通于焚烧炉的所述炉膛的后拱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二次风喷嘴设于焚烧炉的所述一次烟道的中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高温烟气循环模块包括高温循环风机。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连通所述二次风喷嘴与高温烟气循环模块的所述输出端的管道上设有循环风阀,其中:
循环风阀的输出端用于与输入二次风的管道并联后,与所述二次风喷嘴连通;
通过控制循环风阀的开度调节烟气与二次风的混合比例。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还设有用于检测一次烟道内烟气温度的温度检测装置,根据一次烟道内的所述烟气温度控制循环风阀的所述开度。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循环风阀为设有控制模块的自动调节阀,循环风阀的所述控制模块接收所述温度检测装置采集的温度信号/数据。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接口设于余热锅炉的中部;所述给水接口设于余热锅炉的上部,并且在沿高度方向上,给水接口位于烟气接口的上侧;所述蒸汽接口设于余热锅炉的顶部。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蒸汽余热处理模块包括:
汽轮机,其输入端与所述蒸汽接口连通,
凝汽器,其进气端与所述汽轮机的输出端连通,其出液端与余热锅炉的所述蒸汽接口连通,其中:
蒸汽通入凝汽器后凝聚成水并且回流至余热锅炉内循环;
汽轮机用于与发电机传动联接。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出水端与一换热站的一次给水端连接,所述凝汽器的冷却水进水端与所述换热站的一次回水端连接,其中,在连接凝汽器、换热站的管道上设有一循环泵,其中:
换热站的二次供水、二次回水端构成用于供暖的二次热网。
11.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垃圾低氮燃烧与余热利用耦合燃烧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余热处理模块包括依次连通的脱酸塔、除尘器、引风机、以及烟气换热器,其中:
引风机的输出端与烟气换热器的进气端连接,烟气换热器的出气端用于连通至烟囱,通过烟气换热器回收烟气的余热后再排出该烟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上海环境工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7170.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