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抗癌化合物及其制药用途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52421.4 | 申请日: | 2022-06-29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0743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1 | 
| 发明(设计)人: | 范源;毛泽伟;林艾和;李蓉 | 申请(专利权)人: | 云南中医药大学 | 
| 主分类号: | C07J63/00 | 分类号: | C07J63/00;C07J71/00;A61K31/56;A61K31/58;A61K31/585;A61P35/00 | 
| 代理公司: | 成都高远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2 | 代理人: | 魏静;全学荣 | 
| 地址: | 650000 云南*** | 国省代码: | 云南;5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抗癌 化合物 及其 制药 用途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抗癌化合物及其制药用途,属于制药领域。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合物可以通过Wnt/β‑catenin、MAPK、PI3K、TSHR信号通路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增殖,诱导细胞凋亡。并且,与熊果酸UA相比,本发明化合物UA‑3、UA‑9、UA‑10、UA‑19对甲状腺乳头状癌细胞的抑制效果更明显,诱导细胞凋亡的作用更强,对Wnt/β‑catenin、MAPK、PI3K、TSHR信号通路的调控作用更优异。本发明提供的化合物在制备预防和/或治疗甲状腺乳头状癌的药物中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制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抗癌化合物及其制药用途。
背景技术
甲状腺癌是头颈部常见的恶性肿瘤,近年来,甲状腺癌发病率每年递增约6%,在15~24岁年龄段中,甲状腺癌患者占所有恶性肿瘤患者的7.5%-10.0%。甲状腺乳头状癌是甲状腺癌中最常见的病理类型,属分化型,恶性度较其他类型低,但对放化疗不敏感,因此手术治疗仍是目前最有效的治疗方法。近年来,甲状腺乳头状癌发病率逐年上升,占甲状腺癌发病率的90%以上。由于诊断水平的提高及诊断程序的改进,使更小的肿瘤(尤其是微小乳头状癌)的检测成为可能,甲状腺癌的年发病率在过去40年中几乎增加了2倍。甲状腺乳头状癌发展缓慢,临床不适症状少见,因而其疾病性质易被忽视。甲状腺乳头状癌早期易发生淋巴转移,有报道称约40%~60%的甲状腺乳头状癌病例在首诊时已发生颈部淋巴结转移,且淋巴结转移患者的复发率约是未转移病例的6倍。因而研究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病机制并探寻新的防治方法成为研究的热点。
熊果酸(简称UA)作为一种广泛存在于果蔬中的天然物质,近年来其抗肿瘤作用得到了国内外学者的普遍关注。目前与熊果酸相关抗肿瘤作用研究已涉及乳腺癌、肝癌、肺癌、胃癌等多个方面,并取得了实质性进展。候东升等(医学研究生学报,2020年7月第33卷第7期,720-725页)对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进行熊果酸干预,检测其对TPC-1细胞增殖的影响时发现,随熊果酸浓度的逐渐增加,TPC-1细胞的增殖抑制率逐渐增大,说明熊果酸对TPC-1细胞增值具有一定的抑制作用。进一步研究发现熊果酸可通过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中存活素及VEGF的表达,进而有效抑制肿瘤细胞增殖、诱导肿瘤细胞凋亡及影响肿瘤组织的血管生成;其诱导凋亡途径可能通过增加线粒体内活性氧含量,导致线粒体膜电位下降,进而启动线粒体凋亡途径来实现。
但是,熊果酸对抑制甲状腺乳头状癌TPC-1细胞增殖的效果还有待进一步提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抗癌化合物及其制药用途。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化合物、其药学上可接受的盐、其立体异构体,所述化合物的结构如式I所示:
其中,m选自1、2、3、4;
R1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5烷基;
R5、R6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5烷基,R7选自=O、羟基、OAC、NR11R12,R11、R12各自独立地选自氢、C1~5烷基;或者R5、R6连接形成共价键;或者R6、R7连接形成稠环烷基或杂稠环基;
R8、R9连接形成共价键,R10选自羧基、Y选自O、NH、5~6元饱和杂环基,p选自0、1、2、3、4、5,A环选自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杂芳基、取代或未取代的5~6元饱和杂环基;或者R8选自卤素,R9、R10连接形成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云南中医药大学,未经云南中医药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2421.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