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木塑外墙板及其连接件、木塑外墙板的制备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51510.7 | 申请日: | 2022-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040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 发明(设计)人: | 沈玉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诚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4C2/296 | 分类号: | E04C2/296;E04C2/30;E04C2/34;E04B1/94;E04B1/61;E04B2/00;B29C48/18;B29C48/07 |
| 代理公司: | 嘉兴启帆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53 | 代理人: | 熊亮亮 |
| 地址: | 3144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外墙 及其 连接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木塑外墙板及其连接件、木塑外墙板的制备方法,木塑外墙板包括有头端和尾端,头端内侧连接有夹板,尾端形成第一折弯部和第二折弯部,连接件包括有外夹板、内夹板,内夹板的下端连接有倾斜支撑板,倾斜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安装板。同时公开了木塑外墙板的制备方法,木塑外墙板包括有面覆共挤层、主体木塑层和底覆共挤层,面覆共挤层、主体木塑层和底覆共挤层通过三层共挤成型。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方便安装、无螺丝裸露的外墙木塑制品。提高了外墙的美观度,提高了木塑外墙板的平整性。采用共挤成型的方法制成的三层结构的木塑外墙板,具有阻燃、保色持久、条纹丰富的特点,整个木塑外墙板不易变形,适应性强。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木塑材料技术领域,具体涉及木塑外墙板及其连接件、木塑外墙板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木塑材料”,也叫“木塑复合材料”,主要以塑料(聚丙烯(PP)、聚乙烯(PE)、聚氯乙烯(PVC)等为原料,通过添加木粉、稻壳、秸秆等废植物纤维混合成新的木质材料,再经挤压、模压、注射成型等塑料加工工艺,生产出的板材或型材。由于塑木兼具塑料的耐水防腐和木材的质感两种特性,使得它成为一种性能优良并十分耐用的室外建材(地板、栅栏、椅凳、园林或水岸景观等);还可替代港口、码头等使用的木质构件,还可用于替代木材制作各种包装物、托盘、仓垫板等等不胜枚举,用途极为广泛。
木塑材料同样可以用来制作外墙板,但是现有的木塑板在制成外墙板时,只能在木塑板上开孔使用螺栓将其固定在外墙上。这样安装方式需要在木塑板上进行开孔,同时螺栓的头部会裸露在外面,影响墙板的美观度。因此木塑板很少在对美观度有要求的外墙上使用。同时,作为外墙板,木塑板需要具有一定的防火性能。因此,需要设计一种能够适合外墙使用,能够保证美观度的木塑外墙板。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木塑外墙板及其连接件,所述木塑外墙板包括有头端和尾端,所述头端内侧连接有夹板,夹板的下端朝木塑外墙板方向折弯并固定连接木塑外墙板,所述尾端朝木塑外墙板的内侧方向折弯后再朝下竖直折弯,尾端朝木塑外墙板的内侧方向折弯形成第一折弯部,尾端朝下竖直折弯形成第二折弯部,第二折弯部上从上往下依次设有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其中第二支撑台由第二折弯部的下端朝木塑外墙板的内侧方向凹陷形成,
所述连接件包括有外夹板、内夹板,外夹板和内夹板平行设置,外夹板和内夹板之间形成夹道,夹道的中间设有中间连接板,中间连接板将夹道分隔成上夹道和下夹道,中间连接板的两端分别固定连接外夹板和内夹板,内夹板的下端连接有朝内夹板内侧方向折弯的倾斜支撑板,倾斜支撑板的下端连接有竖直设置的安装板,安装板上设有若干安装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内夹板的中部垂直连接有水平支撑板,水平支撑板的内侧朝上折弯形成竖直支撑板,竖直支撑板与安装板位于同一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内夹板的上端设有穿孔,外夹板的上端设有通孔,通孔与穿孔相对应。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台与木塑外墙板外侧面的高度差等于木塑外墙板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第一支撑台和第二支撑台的高度差等于外夹板的厚度。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还包括有上夹套和下夹套,上夹套的下端设有供木塑外墙板头端插入的上夹槽,下夹套的尾端设有供木塑外墙板下端插入的下夹槽。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上夹套的内侧面与安装板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下夹套的内侧面与安装板的内侧面处于同一平面。
作为上述技术方案的优选,所述连接件由铝合金一体成型。
木塑外墙板的制备方法,所述木塑外墙板包括有面覆共挤层、主体木塑层,所述面覆共挤层覆盖在主体木塑层的外侧面,所述面覆共挤层、主体木塑层双层共挤成型,所述面覆共挤层中包括有阻燃剂、色母粒、PE塑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诚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诚成新材料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5151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