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具有防脱落伤人功能的高空用抗震支吊架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7405.6 | 申请日: | 2022-06-29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310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9 |
发明(设计)人: | 丁昌武 | 申请(专利权)人: | 纳图电气(江苏)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L55/035 | 分类号: | F16L55/035;F16L3/08;F16L3/205 |
代理公司: | 镇江基德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06 | 代理人: | 张敏 |
地址: | 212200 江苏***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脱落 伤人 功能 高空 抗震 吊架 | ||
本发明涉及建筑技术领域,且公开了一种具有防脱落伤人功能的高空用抗震支吊架,解决了现有的支吊架中大多采用单个立杆将管道固定在墙顶上,因此装置易会晃动,同时支吊架多采用刚性连接,在震动时易会出现断裂而造成立杆和管道脱落的问题,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方设有支吊架,支吊架的顶端设有与墙体连接的连接板,支吊架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的顶端对称设有位于支吊架侧壁的角板,角板的中间位置均设有加强筋,第一连接座的两侧顶端均设有安装板;通过加固组和稳定组的作用,加强了支吊架和第一连接座的安装稳定性,减少装置的晃动程度,降低了装置脱落的可能,进而达到较好的抗震效果。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建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防脱落伤人功能的高空用抗震支吊架。
背景技术
抗震支吊架广泛应用于建筑机电工程的管道安装,使用该装置主要是为了降低地震对建筑内具有悬挂、吊装状态的物体的破坏,因此抗震支吊架是管道系统设计中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现有的支吊架中大多采用单个立杆将管道固定在墙顶上,因此在发生震动时单个立杆易会出现晃动,同时支吊架多采用刚性连接,在震动时因为没有缓冲易会造成装置断裂,导致立杆和管道脱落,存在安全隐患,且对管道安装时,需要人工转动螺栓对其固定,造成劳动力投入大,从而降低了装置的实用性和便捷性。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发明提供一种具有防脱落伤人功能的高空用抗震支吊架,有效的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现有的支吊架中大多采用单个立杆将管道固定在墙顶上,因此装置易会晃动,同时支吊架多采用刚性连接,在震动时易会出现断裂而造成立杆和管道脱落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具有防脱落伤人功能的高空用抗震支吊架,包括墙体,所述墙体的下方设有支吊架,支吊架的顶端设有与墙体连接的连接板,支吊架的底端设有第一连接座,第一连接座的顶端对称设有位于支吊架侧壁的角板,角板的中间位置均设有加强筋,第一连接座的两侧顶端均设有安装板,角板和安装板均通过螺栓与支吊架和第一连接座连接,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底端对称设有第一基座,安装板的一侧均设有第二基座,第一基座位于第二基座的下方,墙体与第二基座之间通过稳定组连接,第一基座的两侧安装有加固组,第一连接座上开设有第一空腔和第二空腔,第一空腔位于第二空腔的上方,角板的内部对称设有夹持板,两个夹持板之间通过调节机构连接,第一空腔的内部设有位于两个夹持板上方的按压板,按压板与高度调节组连接;
调节机构包括两个第一内螺纹筒、两个第一T形螺纹杆、两个皮带轮一、锁口、驱动组、两个滑动件和自锁组,第一连接座的两侧对称穿插有第一内螺纹筒,第一内螺纹筒的内部穿插有第一T形螺纹杆,第一T形螺纹杆与第一内螺纹筒螺纹连接,且第一T形螺纹杆的一端与夹持板的侧壁连接,第一内螺纹筒上均套设于位于第一连接座外部的皮带轮一,第一内螺纹筒的外壁等距离开设有锁口,锁口与自锁组连接,两个皮带轮一之间通过驱动组连接,夹持板均与滑动件连接。
优选的,所述滑动件包括滑杆和滑口,夹持板的底端均设有滑杆,第一空腔的内底端均设有与滑杆滑动连接的滑口。
优选的,所述加固组包括斜杆、第二连接座和第一转轴,第一基座的一侧均设有斜杆,斜杆远离第一基座的一侧均设有第二连接座,斜杆分别与第一基座和第二连接座之间均通过第一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稳定组包括稳定筒、第三连接座、拉杆、衔接杆、第二转轴和弹簧,第二基座的一侧设有稳定筒,稳定筒的内部穿插有拉杆,拉杆的一端设有与稳定筒内壁连接的弹簧,拉杆与稳定筒相远离一端均设有衔接杆,衔接杆的一侧设有与墙体连接的第三连接座,其中一个衔接杆与第三连接座之间以及其中另一个衔接杆与第二基座之间均通过第二转轴连接。
优选的,所述驱动组包括传动件、旋转轴、蜗轮和蜗杆,第二空腔的内部安装有旋转轴,旋转轴的中部套设有蜗轮,第一连接座上安装有与蜗轮啮合连接的蜗杆,旋转轴与皮带轮一之间通过传动件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纳图电气(江苏)有限公司,未经纳图电气(江苏)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740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物联网的多功能农业灌溉装置
- 下一篇:一种黄嘴白羽鸭培育方法及其应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