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以LAG-3为靶点的PET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46409.2 | 申请日: | 2022-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7370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7-25 |
| 发明(设计)人: | 周明;尹小琴;陈蓓;谭玥;罗制胜;唐永祥;肖宵熊;罗密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南大学湘雅医院 |
| 主分类号: | A61K51/08 | 分类号: | A61K51/08;A61K51/04;C07K7/06;C07K1/107;A61P35/00;A61K103/00 |
| 代理公司: | 长沙伊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65 | 代理人: | 丁敏 |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lag pet 分子 探针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杂环化合物与核医学显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LAG‑3为靶点的PET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该PET分子探针包括放射性同位素、靶向分子和连接体,连接体连接靶向分子和放射性同位素。该PET分子探针能够很好的对多种肿瘤微环境(B16,PANC‑02和MC38等)中的LAG‑3表达水平进行活体显像,不仅可以用于多种肿瘤微环境中的LAG‑3表达水平进行检测,还能辅助免疫抑制剂进行免疫治疗时的治疗选择和疗效评价,与现有技术相比该分子探针还具有高特异性、高灵敏度、非入侵、无创检测以及活体全身实时显像的特点;同时,该PET分子探针制备方法简便稳定,具备良好的市场推广应用前景。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高分子杂环化合物与核医学显像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以LAG-3为靶点的PET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
背景技术
肿瘤的早期诊断是分子影像学重要研究内容,可以为肿瘤的有效治疗提供有效手段。基于PET显影的肿瘤诊断技术,因其高分辨率、高组织穿透力、低剂量、实时活体显影等特点,已成为肿瘤早期诊断的重要工具。目前根据肿瘤营养需求,基于糖代谢、核酸代谢的PET显影剂均已上市。
淋巴细胞活化基因3(Lymphocyte-activation gene 3,LAG-3),又称为CD233,是一个属于免疫球蛋白(Ig)超家族的Ⅰ型跨膜蛋白,主要表达在活化T细胞和NK细胞表面。LAG-3是T细胞的一个抑制性免疫检查点,能通过与MHCII反式激活因子(CIITA)结合诱导MHCII和MHCII辅助分子(括CD74和H2-DM等)的表达,从而发挥负向调控T细胞的增殖、激活和稳态。研究表明人CD4+细胞中封闭LAG-3能促进细胞增殖,并提高IL-2、IL-4、IFN-γ和TNFα的表达水平。此外,LAG-3还能参与调节性T细胞(Treg)的抑制性作用。当处于肿瘤环境或慢性感染时,长期的抗原刺激会导致LAG-3持续高表达,引起T细胞耗竭(exhaustion)。
因此,肿瘤微环境中LAG-3的表达水平检测不仅可以间接反映肿瘤免疫逃逸的程度,还能为以LAG-3为靶点的抑制药物的治疗选择提供参考,开发设计一种能够对多种肿瘤微环境中的LAG-3表达水平进行活体显像的分子探针具有重要临床应用价值。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以LAG-3为靶点的PET分子探针及其制备方法与应用,其目的是提供一种能够高特异性靶向LAG-3的分子探针,对LAG-3的表达水平进行活体显像,从而实现对于与LAG-3的表达水平相关肿瘤进行活体实时显像,用于肿瘤的的显像诊断和免疫治疗药物的效果评价。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首先提供了一种以LAG-3为靶点的PET分子探针,包括放射性同位素、靶向分子和连接体,所述连接体连接所述靶向分子和放射性同位素,所述靶向分子结构如式I所示:
作为优选,所述连接体结构如下式II、式III或式IV任一项所示:
其中,式II中n为2~6的整数;式III中n为3~7的整数;式IV中n为4~8的整数。
作为优选,所述放射性同位素为68Ga,18F,177Lu,89Zr,64Cu,99mTc中的任意一种。
作为优选,所述以LAG-3为靶点的PET分子探针由所述放射性同位素标记前体化合物制得,所述前体化合物结构式如下式V所示:
其中,n为2~6的整数。
作为优选,所述PET分子探针的结构式如下式VI所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南大学湘雅医院,未经中南大学湘雅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6409.2/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