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自动驾驶系统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3883.X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930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国玉 | 申请(专利权)人: | 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W60/00 | 分类号: | B60W60/00;B60W40/09;B60W50/00 |
代理公司: | 北京法胜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922 | 代理人: | 石茵汀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北京经济技***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自动 驾驶 系统 控制 方法 装置 车辆 设备 | ||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领域,提出一种自动驾驶系统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该自动驾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与ADD电性连接的摄像组件,其中,摄像组件,用于采集初始驾驶舱图像,并将初始驾驶舱图像分别提供至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从摄像组件接收初始驾驶舱图像,并输出图像处理结果;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用于输出图像识别结果,其中,图像处理结果和图像识别结果共同用于自动驾驶控制。通过本公开能够有效兼顾自动驾驶效率需求和驾驶行为安全性需求,有效提升自动驾驶控制的效率,增强驾驶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公开涉及自动驾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驾驶系统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智能汽车的发展,在车辆中部署的自动驾驶系统中,驾驶员监控系统(DriverMonitoring System,DMS)拥有重要的作用,DMS系统,可以实现对驾驶员进行视线检测、在位检测、疲劳检测、分心检测、危险行为检测等安全检测功能。驾驶员监控系统DMS,还可以实现人脸识别(Face Identity Document,Face ID)功能。
相关技术中,使用DMS系统中的摄像模组进行自动驾驶控制。
这种方式下,自动驾驶控制过程不能有效地兼顾自动驾驶效率需求和驾驶行为安全性需求。
发明内容
本公开旨在至少在一定程度上解决相关技术中的技术问题之一。
为此,本公开的目的在于提出一种自动驾驶系统及自动驾驶控制方法、装置、车辆、设备,能够有效兼顾自动驾驶效率需求和驾驶行为安全性需求,有效提升自动驾驶控制的效率,增强驾驶安全性。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自动驾驶系统,包括: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与ADD电性连接的摄像组件,其中,摄像组件,用于采集初始驾驶舱图像,并将初始驾驶舱图像分别提供至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用于从摄像组件接收初始驾驶舱图像,并输出图像处理结果;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用于输出图像识别结果,其中,图像处理结果和图像识别结果共同用于自动驾驶控制。
本公开第一方面实施例提出自动驾驶系统,由于是将初始驾驶舱图像分别提供至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utonomous Driving Domain,ADD)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igitalCockpit Domain,DCD),并使用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从摄像组件接收初始驾驶舱图像,并输出图像处理结果,使用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输出图像识别结果,能够有效兼顾自动驾驶效率需求和驾驶行为安全性需求,有效提升自动驾驶控制的效率,增强驾驶安全性。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一种自动驾驶控制方法,包括:采集初始驾驶舱图像,并将初始驾驶舱图像分别提供至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控制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接收初始驾驶舱图像,并输出图像处理结果;控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输出图像识别结果,其中,图像处理结果和图像识别结果共同用于自动驾驶控制。
本公开第二方面实施例提出的自动驾驶控制方法,通过采集初始驾驶舱图像,并将初始驾驶舱图像分别提供至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和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而后控制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接收初始驾驶舱图像,并输出图像处理结果,控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输出图像识别结果,其中,图像处理结果和图像识别结果共同用于自动驾驶控制,由于是使用控制智能驾驶域控制器ADD接收初始驾驶舱图像,并输出图像处理结果,且控制智能座舱域控制器DCD输出图像识别结果,能够有效兼顾自动驾驶效率需求和驾驶行为安全性需求,有效提升自动驾驶控制的效率,增强驾驶安全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小米汽车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38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