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40891.9 | 申请日: | 2022-06-27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95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黄意新;田浩;王萍萍;刘雪晴;曲睿 | 申请(专利权)人: | 哈尔滨工业大学 |
主分类号: | B64G1/62 | 分类号: | B64G1/62 |
代理公司: | 哈尔滨华夏松花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3213 | 代理人: | 高志光 |
地址: | 150001 黑龙***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二级 缓冲 结构 小行星 表面 着陆 装置 | ||
1.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三个足垫(1)和三条缓冲着陆腿(2),所述的三条缓冲着陆腿(2)周向均匀设置在探测器外壳上,每根缓冲着陆腿(2)的顶端与探测器外壳通过固定支座铰连接,缓冲着陆腿(2)的底端与足垫(1)铰连接;
所述的缓冲着陆腿(2)包括缓冲杆(5)、缓冲筒(6)、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分别固装在缓冲筒(6)内,二级软缓冲机构(8)设置在缓冲筒(6)靠近探测器的一端,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为粘扣的形式,一级软缓冲机构(7)包括固定部(10)与黏贴部(11),所述的固定部(10)沿着缓冲筒(6)的轴线方向固装在缓冲筒(6)的内壁上,黏贴部(11)粘贴在固定部(10)上,所述的缓冲杆(5)的顶端伸入到缓冲筒(6)内,并与黏贴部(11)的背面呈滚动连接,所述的黏贴部(11)远离二级软缓冲机构(8)的一端通过绳体连接在缓冲杆(5)上,所述的缓冲杆(5)的底端与足垫(1)通过万向球铰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固定部(10)为筒状结构,固定部(10)外壁固定在缓冲筒(6)的内壁上,所述的黏贴部(11)为带状结构,多根黏贴部(11)周向均匀黏贴在固定部(10)上,黏贴部(11)的长度方向与缓冲筒(6)的轴线方向相同。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为魔术贴,所述的固定部(10)为带有勾面的魔术贴,所述的黏贴部(11)为带有毛面的魔术贴。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在带有勾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5)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抓钩密度,在带有毛面的魔术贴的表面上沿着缓冲杆(5)的移动方向梯度设计软毛的密度。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一级软缓冲机构(7)和二级软缓冲机构(8)之间还设置有间隔板(9)。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二级软缓冲机构(8)为蜂窝铝。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缓冲杆(5)的顶端设置有固定块,固定块上周向设置有多个安装支架,每个安装支架上安装有一个压实滚轮(12),压实滚轮(12)紧压在黏贴部(11)的背面。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压实滚轮(12)的圆周面上周向均匀设置有多个软凸起(12-1)。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着陆缓冲装置还包括三组侧支撑机构,每个缓冲着陆腿(2)上安装有一组侧支撑机构,用于防止探测器着陆过程发生侧向倾覆。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一种基于二级软缓冲结构的小行星表面着陆缓冲装置,其特征在于:每组侧支撑机构包括两根支撑臂(3),每根支撑臂(3)的一端通过固定座铰接在探测器的壳体上,两根支撑臂(3)与探测器壳体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着陆腿(2)与探测器壳体铰接点下方的两侧,每根支撑臂(3)的另一端通过万向节铰接在缓冲筒(6)的外壁上,两根支撑臂(3)与缓冲筒(6)外壁的铰接点分别处于缓冲筒相对的两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哈尔滨工业大学,未经哈尔滨工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0891.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