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及负荷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40565.8 | 申请日: | 2022-06-28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29535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1-04 |
| 发明(设计)人: | 邓士伟;张自变;马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H47/02 | 分类号: | H01H47/02;H01H47/22 |
| 代理公司: | 南京苏创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73 | 代理人: | 张学彪 |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防误动 负荷 控制电路 控制 装置 | ||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及负荷控制装置,一种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和一个或多个新增三极管,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有继电器K1和二极管D1,继电器K1和二极管D1相并联,NPN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偏置电阻R2,偏置电阻R2并联有电容C1,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1,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新增三极管包括NPN型三极管或PNP型三极管。一种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的负荷控制装置包括电源模块、主CPU和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本发明的负荷控制电路采用双IO的相异电平控制输出,解决了芯片受到强干扰时候的输出IO口同高同低造成的误动作,增加了输出的可靠性,降低了对生产的不必要损失和安全隐患。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及负荷控制装置,属于低压配电网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在低压配电网技术领域,有很多场景需要对负荷进行控制,如低压用户总负荷超过供电容量。在支撑“双碳”目标建设新型电力系统上,随着新能源光伏供电比率的增加,“荷随源动”是实现电网新形势下安全平衡的关键环节。在对用户负荷进行监测的前提下,当供电负荷不能满足用电需求时,就需要启动负荷控制,切出部分负荷。
实际的负荷投切过程中,由于负荷的投切基本是由管理芯片的单IO口输出控制或者双IO口同样电平控制,当设备受到外界干扰时,以及在供电不稳定或复位过程中,芯片处于不确定状态,芯片的IO口输出随机状态,均有可能使芯片IO口同时处于高电平或者低电平状态,均有可能输出误动作,导致负荷的误投切,造成生产的不必要损失和安全隐患。
当前常见于几种控制负荷的方式,一种是短时间的继电器输出,也就是短时间继电器线圈得电即可,不需要长期保持,也就是通过上升沿或者脉冲来控制被控设备,对断路器的跳闸按钮的触发,只要提供脉冲信号驱动执行装置,即可触发跳闸或复位按钮,使得断路器跳闸,后续复电需要人到现场或者执行机构远程复电。
另一种控制方式是交流接触器方式,如电动机的转动和停转,由于电动机的转动需要长时间的保持,所以需要控制信号输出之后具有保持电路,是的继电器线圈在收到新的停转信号前长时间得电,从而让交流接触器长时间处于吸合状态,从而让电动机得电工作。
图1是当前常规的继电器控制电路原理图,BJ为管理芯片的IO控制输出,当BJ为高电平时候,三极管Q1导通,使得继电器K1线圈得电,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_NO吸合。当BJ为低电平的时候,三极管截止,继电器K1线圈失电,继电器K1的常开触点K_NO断开。
专利CN212435665U公开了一种三极管控制电路及继电器驱动电路,解决了芯片上电时候,IO口输出不确定的问题,但是没有解决芯片抗干扰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及负荷控制装置,采用双IO的相异电平控制输出,解决了芯片受到强干扰时候的输出IO口同高同低造成的误动作,增加了输出的可靠性,降低了对生产的不必要损失和安全隐患,其具体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防误动负荷控制电路,包括NPN三极管Q1和一个或多个新增三极管,所述NPN三极管Q1的集电极连接有继电器K1和二极管D1,所述继电器K1和二极管D1相并联,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与发射极之间连接有偏置电阻R2,所述偏置电阻R2并联有电容C1,所述NPN三极管Q1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1,所述NPN三极管Q1的发射极接地,所述新增三极管包括NPN型三极管或PNP型三极管。
进一步的,所述新增三极管有一个,为PNP三极管Q2,所述PNP三极管Q2的集电极与电阻R1连接,所述PNP三极管Q2的基极连接有电阻R4,所述PNP三极管Q2的发射极连接有电阻R3。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智臻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40565.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B柱卡接条的上接角
- 下一篇:一种大麦肽纳米载体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