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车载升降杆快速收放装置及收放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35077.8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095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 发明(设计)人: | 谢文;顾阳;戴永前;赵晨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Q1/10 | 分类号: | H01Q1/10;H01Q1/12;H01Q1/32 |
| 代理公司: | 南京经纬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2200 | 代理人: | 黄雪兰 |
| 地址: | 212028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车载 升降 快速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车载升降杆快速收放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杆、抱箍组件、快速锁定器和升降杆竖起锁定机构,底座的固定板和升降杆底板通过铰链铰接。抱箍组件包括支撑座、上抱箍和下抱箍,上抱箍一端和下抱箍一端铰接,快速锁定器下端端头与下抱箍的下平边另一端铰接。升降杆放倒固定时,上抱箍和下抱箍内的橡胶垫包覆升降杆另一端,快速锁定器下端锁定上平边另一端和下平边另一端。升降杆竖起锁定时,通过升降杆竖起锁定机构将升降杆锁定在竖起状态。本发明的收放方法包括升降杆放倒锁定和升降杆解锁竖立的两种步骤。本发明制造成本低廉、操作方便、可靠耐用,可实现升降杆的放倒固定和竖起锁定在工作状态的快速切换。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一种升降杆收放装置,特别是车载升降杆的快速竖立锁定和快速放倒锁定的装置及收放方法,属于特种车辆附件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特种车辆是指车内配有专门设备,主要功能不是用于载人或运货,而是专门从事监测、消防、医疗、电视转播、雷达、X光检查、通讯等特种勤务的车辆。天线车是在车辆平台上安装手动分体式升降杆的特种车辆,升降杆展开工作时在升降杆顶端安装天线设备。现有的车载升降杆展开和放倒固定所用时间较长,效率较低,不能满足现代特种车辆快速反应的需要。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提供一种车载升降杆快速收放装置,便于将车载升降杆(以下简称升降杆)快速竖立固定在车辆平台上,或快速放倒后固定在车辆平台上。
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
一种车载升降杆快速收放装置,包括底座、升降杆、抱箍组件、快速锁定器和升降杆竖立锁定机构,所述底座包括底板、固定板和升降杆底板,所述底板固定在车体平台一端上,固定板固定在底板上,升降杆一端与升降杆底板固定连接,固定板一侧和升降杆底板一侧通过铰链铰接;抱箍组件设置在车体平台另一端上,包括支撑座、上抱箍和下抱箍,所述支撑座底部固定在车体平台另一端上,支撑座上部与下抱箍外侧中部固定连接;上抱箍内侧和下抱箍内侧分别粘接有橡胶垫,上抱箍一端和下抱箍一端通过销轴铰接;上抱箍另一端和下抱箍另一端分别延伸出上平边和下平边,快速锁定器下端端头与下平边另一端通过铰接销铰接;升降杆放倒固定时,上抱箍和下抱箍闭合,两片橡胶垫包覆升降杆另一端,快速锁定器下端锁定上抱箍的上平边另一端和下抱箍的下平边另一端;升降杆竖立锁定时,升降杆底板支撑在固定板上,通过升降杆竖立锁定机构将升降杆锁定在竖立状态。
本发明的目的还可以通过以下技术措施来进一步实现。
进一步的,所述快速锁定器包括铰接螺杆、手拧螺母、外套管、内套管、压簧和外套管移动限位机构,所述外套管为上端是小端套管下端是大端套管的阶梯套管结构,内套管下端径向延伸出一圈法兰,内套管套入外套管中,压簧套在内套管上,压簧两端分别抵靠在外套管的大端套管台阶孔底面和内套管的法兰上侧面上,铰接螺杆上端依次穿过内套管和外套管的小端套管后与手拧螺母螺纹连接,手拧螺母下侧的环形锁定槽抵靠在外套管的小端套管端面上;内套管下端抵靠在上抱箍另一端的上平边中锁定上抱箍,铰接螺杆下端端头与下抱箍另一端的下平边铰接;外套管移动限位机构设置在外套管的小端套管和内套管上端之间。
进一步的,所述外套管移动限位机构包括一对螺钉和一对限位槽,所述一对限位槽沿内套管轴向对称设置在内套管上端两侧,一对螺钉对称拧入外套管的小端套管中,螺钉端头分别抵靠在对应的限位槽中。
进一步的,上平边的端口开有上槽口,所述上槽口一端设有沉槽,内套管下端外径与所述沉槽宽度匹配;所述下平边的端口开有下槽口,铰接螺杆下端径向延伸的铰接头嵌入下槽口中,通过铰接销与下平边的端口铰接。
进一步的,所述升降杆竖立锁定机构包括2根螺柱和2个通孔,所述螺柱垂直向上,螺柱下端分别焊接固定在固定板上,通孔分别位于呈矩形的升降杆底板的两角,通孔轴线与螺柱轴线位置对应;升降杆竖立锁定时,升降杆底板支撑在固定板上,螺柱上端分别穿过通孔对应的通孔,通过拧紧在螺柱上端的螺母将升降杆锁定在竖立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捷诚车载电子信息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507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燃气窑炉富氧助燃方法
- 下一篇:一种发动机排温保护控制方法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