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爆炸冲击下的动态变形测量的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33233.7 | 申请日: | 2022-06-2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1233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7 | 
| 发明(设计)人: | 孙晓旺;卢嘉伟;王显会;李高伟;彭兵;张进成;皮大伟;王洪亮 | 申请(专利权)人: | 南京理工大学 | 
| 主分类号: | G01M7/08 | 分类号: | G01M7/08;G01B7/16 | 
| 代理公司: | 南京理工大学专利中心 32203 | 代理人: | 张玲 | 
| 地址: | 210094 ***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爆炸 冲击 动态 变形 测量 装置 | ||
1.一种用于爆炸冲击下的动态变形测量的装置,其特征在于,用于测量车辆底甲板的动态变形,装置固定设置在待测试底甲板上侧;装置包括车体连接件,信号杆(5),信号探头(7),信号板(8),安装框架和数据采集系统;
车体连接件将安装框架与车体相应部位连接,信号板(8)均匀间隔设有金属薄膜,金属薄膜可承受的垂向力阈值45-55N,安装框架上设有多个与金属薄膜相对应且设置在金属薄膜两侧的通孔,信号探头(7)设置在信号杆(5)的上端,多个信号杆的长度根据需要确定,待测试时,多个信号探头分别位于金属薄膜下侧的通孔内;在信号杆(5)受到来自底甲板的撞击后,带动信号探头(7)向上运动,信号探头(7)尖端顺势刺破金属薄膜,进入金属薄膜上侧的通孔内,信号板(8)产生电信号,数据采集系统采集电信号并进行分析计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车体连接件包括车体连接件(1),支撑连杆(2)和安装块(3);
车体连接件(1)用于与车体安装,待测位置选定后,通过焊接将车体连接件(1)与车体固定;支撑连杆(2)位于车体连接件(1)下方,顶部与底部均采用螺栓分别与车体连接机构(1)和安装块(3)连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安装框架包括导向支撑板(4)和安装顶板(6);
信号板(8)设置在导向支撑板(4)和安装顶板(6)之间,三个板的两侧通过螺栓连接,安装顶板(6)上端和安装块(3)连接,导向支撑板(4)上设有安装放置信号探头的阶梯孔,安装顶板上设有供信号探头(7)穿过的通孔;
信号探头(7)和信号杆(5)可拆卸连接,且连接处设有直径大于信号杆直径的圆盘,圆盘卡设在阶梯孔的台阶处,信号板(8)的金属薄膜的尺寸小于圆盘的尺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探头(7)和信号杆(5)螺纹连接,信号探头(7)端部为直径上小下大的圆台形。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杆(5)的材质为屈服强度为1000Mpa±100Mpa的高强钢。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板(8)主体处的厚度为2-3mm,金属薄膜的厚度为0.6-0.8mm;信号板内布有若干线路以及配套的检测模块,线路经金属薄膜导通,每一个金属薄膜都位于独立线路之中,当金属薄膜发生破坏,则该条线路断路,检测模块随即产生脉冲信号。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撑连杆(2)采用高强钢,为杆状结构;导向支撑板(4)和安装顶板(6)的材质为钢。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数据采集系统包括数据采集器(9)和信号监测终端(10),
数据采集器内含信号处理电路及A/D采样电路,电脉冲信号经滤波、放大、调理处理后,经A/D采样电路转换后得到数字信号;数据采集器带有数据存储单元,具备数据存储功能。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信号杆的长度按梯度变化排列。
10.一种利用权利要求1-9任一项所述的装置进行动态变形测量的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冲击波在数毫秒内到达车辆底部,作用到车辆底甲板后,底甲板随即发生变形,信号杆(5)受到来自底甲板的撞击后,带动信号探头(7)向上运动,信号探头(7)尖端顺势刺破金属薄膜,信号板内置的检测模块检测到电路的中断,向数据采集器(9)发送电脉冲信号,经信号分析处理后,数据传输至远离爆炸源的信号监测终端(10),获取底甲板的局部动态变形数据,实现底甲板最大变形量的测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南京理工大学,未经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3233.7/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