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船用耐腐蚀钢焊接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732812.X 申请日: 2022-06-27
公开(公告)号: CN115194301A 公开(公告)日: 2022-10-18
发明(设计)人: 刘东;曲宜超;李伟;于立新;严锦林;杨卓祺;李新鑫;牟善瑜;任家东;赵连春 申请(专利权)人: 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
主分类号: B23K9/18 分类号: B23K9/18;B23K9/23;B23K9/235;B23K9/32
代理公司: 大连格智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21238 代理人: 刘琦
地址: 116021 *** 国省代码: 辽宁;2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船用耐 腐蚀 焊接 方法
【说明书】:

一种船用耐腐蚀钢焊接方法,将两块带有底漆的AH36‑RCW船用耐腐蚀钢板对接,形成装配间隙为0‑1mm、坡口角度为57‑63°、钝边高度3.5‑6mm的Y型坡口;采用L、M、T三个电极的焊丝对Y型坡口进行焊接,L、M、T三个电极的焊丝直径分别为L、M、T三电极前后站立形成一列,位于Y型坡口上方,对Y型坡口同时焊接;电极L在焊接电流为1240‑1400A、焊接电压为31‑33V;电极M在焊接电流为800‑900A、焊接电压为37‑39V;电极T在焊接电流为810‑990A、焊接电压为47‑49V的情况下,同时以570‑700mm/min的焊接速度、9.9‑12.6KJ/mm的焊接热输入对Y型坡口进行焊接。通过上述船用耐腐蚀钢焊接方法获得的焊接接头经试验焊缝射线探伤结果达到CB/T3558‑2011‑Ⅱ标准规定的验收要求,磁粉探伤结果达到CB/T3958‑2004‑Ⅱ标准规定的验收要求。

技术领域

发明涉及焊接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用于原油船的耐腐蚀钢焊接方法。

背景技术

船用耐腐蚀钢是建造5000吨级以上大型油轮、FPSO货油舱结构的关键新材料,其具有耐腐蚀、施工方便、后期维护便捷、无环境污染等特点,已逐步取代船舶特种涂层成为油船防腐的主流趋势。目前国内有钢企已成功开发满足船级社规范要求的船用耐腐蚀钢,正逐步开展投放市场。

目前我国尚未有耐腐蚀钢实船交付的相关报道,船用耐腐蚀钢的焊接工艺设计经验亦存在不足,针对船用耐腐蚀钢尚未公开完整有效的埋弧焊接工艺方法。面对我国在耐腐蚀钢船工艺设计上存在的技术短板,急需自主研发,坚持创新驱动,大力提升造船工艺的自主设计水平,形成相关船舶产品的设计建造能力,以此来满足海洋经济发展和国家重大战略的需求。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原油船耐腐蚀钢焊接工艺,旨在达到焊缝射线探伤结果符合CB/T 3558-2011-Ⅱ标准规定,磁粉探伤结果符合CB/T 3958-2004-Ⅱ标准规定的同时,焊接时无需对底漆进行处理、焊接后不进行热处理的目的,其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船用耐腐蚀钢焊接方法,将两块带有底漆的AH36-RCW船用耐腐蚀钢板对接,形成装配间隙为0-1mm、坡口角度为57-63°、钝边高度3.5-6mm的Y型坡口。

采用L、M、T三个电极的焊丝对Y型坡口进行焊接,L、M、T三个电极的焊丝直径分别为L、M、T三电极前后站立形成一列,位于Y型坡口上方,对Y型坡口同时焊接。

电极L在焊接电流为1240-1400A、焊接电压为31-33V;电极M在焊接电流为800-900A、焊接电压为37-39V;电极T在焊接电流为810-990A、焊接电压为47-49V的情况下,同时以570-700mm/min的焊接速度、9.9-12.6KJ/mm的焊接热输入对Y型坡口进行焊接。

上述一种船用耐腐蚀钢焊接方法,更进一步地,在船用耐腐蚀钢板背面设置有紫铜板,紫铜板与船用耐腐蚀钢板之间填充有背面焊剂,焊剂厚度为4-6mm,充气软管顶压装置紧贴紫铜板远离背面焊剂一侧。充气软管顶压装置压紧紫铜板,使紫铜板与背面焊剂与船用耐腐蚀钢板紧密贴合,以保证焊枪在正面焊接船用耐腐蚀钢板的时候,正面与背面可以一次成型。

采用上述方法进行焊接,不需要打底焊道的背面清根,也不需要翻身拼板,焊接效率极高。接头处的抗拉强度介于550~590MPa,在弯心直径D=4t(t为钢板厚度),弯曲角度180℃下侧弯试验合格,20℃纵向冲击韧性值稳定,其中焊缝中心≥120J,熔合线≥100J,熔合线外2mm≥110J,满足船级社可焊性认证及生产要求,显著高于船级社规范要求的20℃的最大纵向冲击韧性值≥34J,说明焊接接头具有优良的冲击韧性。无需对底漆进行处理,带有底漆的耐腐蚀钢板焊接完成后,也无起泡现象。

上述一种船用耐腐蚀钢焊接方法,更进一步地,焊缝的两端分别连接有引熄弧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未经大连船舶重工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2812.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