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点灸治疗装置及其无烟艾条的制备方法在审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2210731541.6 申请日: 2022-06-24
公开(公告)号: CN114984440A 公开(公告)日: 2022-09-02
发明(设计)人: 贺成功;龙红慧;王佳;王占锋;高大红;高新;荆亚茹;刘晓娜 申请(专利权)人: 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
主分类号: A61M37/00 分类号: A61M37/00;A61H39/06;A61H39/04;A61K36/716;A61P29/00;A61P19/08;A61P15/00;A61P17/02;A61P11/14;A61P7/04;A61P17/00;A61P1/14;A61P23/00;A61P7/10
代理公司: 江苏苏源律师事务所 32588 代理人: 宁凯
地址: 230061 安徽省*** 国省代码: 安徽;34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一种 治疗 装置 及其 无烟 制备 方法
【说明书】:

发明公开了一种点灸治疗装置,包括燃艾管和无烟艾条,燃艾管呈圆柱型中空结构,无烟艾条嵌合于燃艾管的内部,燃艾管的一端设有点灸头,点灸头与燃艾管呈一体化结构,燃艾管的另一端设有艾条嵌入口,艾条嵌入口上嵌套有封堵盖,点灸头与无烟艾条之间设有艾条横架,点灸头上分布有治疗孔。为了克服艾条按摩灸在治疗过程中存在艾条易熄灭、艾烟污染等问题,借助点灸治疗器操作,将传统的按摩手法点法和艾灸疗法有机结合起来。利用点灸装置操作的优点,在施灸的同时将按摩手法点法有机的结合进去,更好的起到温经通络、调整阴阳、补虚泻实、舒筋活络、防病保健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艾灸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点灸治疗装置及其无烟艾条的制备方法。

背景技术

艾灸起源于中国北方,是中医传统的外治法之一,灸法分为四类:艾炷灸、艾条灸、温针灸、温灸器灸法。温灸器灸法是指以借助温灸器施灸的灸法称为温灸器灸法,按摩,又称推拿,在治疗上可以用按摩的方法疏通经络气血,达到治疗的作用。

按摩灸也称点灸,是伴随着艾条的出现和发展而逐渐兴起,具有传统艾灸和按摩疗法的共同作用特点,操作时,将艾条直接施行按摩手法,具有力点集中,刺激性强等特点,传统的点灸过程中,由于没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在艾条按摩灸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艾条易熄灭、艾烟污染的问题,本发明提供一种点灸治疗的装置及其无烟艾条的制备方法。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点灸治疗装置及其无烟艾条的制备方法,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传统的点灸治疗过程中,没有一定的防护措施,在艾条按摩灸在治疗过程中,容易造成艾条易熄灭、艾烟污染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点灸治疗装置,包括燃艾管和无烟艾条,燃艾管呈圆柱型中空结构,无烟艾条嵌合于燃艾管的内部,燃艾管的一端设有点灸头,点灸头与燃艾管呈一体化结构,燃艾管的另一端设有艾条嵌入口,艾条嵌入口上嵌套有封堵盖,点灸头与无烟艾条之间设有艾条横架,点灸头上分布有治疗孔;

优选的,无烟艾条与燃艾管的规格相同,无烟艾条与燃艾管的长度均为12~16mm,直径为4~6mm,燃艾管由玻璃纤维制成;

优选的,无烟艾条的原料包括草乌、五加皮、威灵仙、土鳖虫、没药、五倍子、丁香、白胡椒、生甘草、艾碳和榆树皮粉;

优选的,艾条横架呈圆形网状结构,艾条横架与燃艾管的内壁呈一体化结构;

药物的制备方法具体包括如下步骤:

S1.摄取原料:依次摄取草乌、五加皮、威灵仙、土鳖虫、没药、五倍子、丁香、白胡椒、生甘草、艾碳和榆树皮粉;

S2.粉碎过筛:将原料草乌、五加皮、威灵仙、土鳖虫、没药、五倍子、丁香、白胡椒、生甘草和艾碳依次倒入打磨机内进行粉碎2~3次,得到上述混合料的粉末,将混合粉末进行通过不锈钢圆形80目筛进行过滤;

S3.粘合剂制备:将榆树皮粉加入水中按照1:1.8比例混合搅拌且添加0.45%~0.64%的粘稠剂和消泡剂,配制成粘合剂;

S4.加料混合:将混合粉末加入榆树皮粉粘合剂搅拌得到糊状混合料;

S5.模具塑型:将糊状混合料采用模具装填,干燥后取下模具即得无烟艾条。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发明的有益效果是:

本点灸疗法的装置集合了传统点穴与艾灸两种中医外治法的优点,将点穴法与温灸结合,作用于治疗部位,克服了无烟艾条软脆不便用力的弱点;无烟艾条呈实心长条状,装入装置内操作时不易折断,外形细长有利于点燃及均匀燃烧,无烟艾条的原料全部采用纯中药材料,发挥了传统中药药物的外治作用,既保持了传统艾条的疗效,又消除了烟尘,减少了治疗室环境的污染,通过纯中药材料制得的无烟艾条燃烧充分、均匀,不污染环境,不易脱灰,体积小,携带和使用方便。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未经安徽中医药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安徽省针灸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3154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