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光黑壳真菌、抗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26138.4 | 申请日: | 2022-06-2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097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5 |
发明(设计)人: | 余利岩;何文妮;蔡国伟;张涛;柏菁璘;张冉;王菊仙;游雪甫;胡辛欣;苏静;陈秀菲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C12N1/14 | 分类号: | C12N1/14;C12P17/16;C07D311/86;C07D407/14;A61K31/352;A61K31/365;A61K36/06;A61P31/00;A61P31/12;A61P31/04;A61P31/10;C12R1/645 |
代理公司: | 北京领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690 | 代理人: | 刘玉玲;王立红 |
地址: | 100050***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光黑壳 真菌 抗菌 化合物 及其 制备 方法 应用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光黑壳真菌、抗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本发明以药用植物内生真菌为研究对象发现了一株光黑壳真菌,并在其发酵产物中发现了结构新颖的强效抗菌化合物,特别是对耐药菌株也具有非常高的抑菌活性,具有非常好的应用前景和研发价值,为后续抗菌药物研发提供了基础。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化学医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光黑壳真菌、抗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背景技术
细菌感染是危害人类健康的主要因素之一。细菌感染性疾病,指由细菌感染引起的疾病。临床上常见的致病菌中,革兰氏阴性菌较多,如,埃希氏菌属、肠杆菌属和假单胞菌属细菌,也有革兰氏阳性菌,如,葡萄球菌属和肠球菌属细菌。
目前,常用细菌感染性疾病的药物大多为抗生素和广谱抗菌药物,如,亚胺培南、万古霉素、替考拉宁等,副作用大,且大量使用会产生耐药性,导致超级细菌的出现,例如,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MRSA)、耐甲氧西林表面葡萄球菌(MRSE)、抗万古霉素肠球菌(VRE)等,其已成为医院感染的重要病原菌。细菌耐药性使得全球公共卫生面临的挑战更为严峻。
为了缓解抗生素耐药菌造成的公共健康危机,开发新的抗菌药物的需求尤为迫切。
光黑壳属隶属于子囊菌门、座囊菌纲、格孢腔菌目(Pleosporales)、荚胞腔菌科(Sporormiaceae),是常见的丝状真菌,广泛分布于植物根茎叶、植物残体、土壤、禽畜粪便等生境。光黑壳属真菌具有较强的聚酮类化合物合成能力,其中诸多化合物有抗细菌、抗真菌活性。这些抗菌活性体现在对例如枯草芽孢杆菌(Bacillus subtilis)和金黄色葡萄球菌(Staphylococcus aureus)的抗菌作用,但这些化合物并不具备广谱抗菌活性,尤其是对耐药菌的抑菌作用未见报道。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光一种黑壳真菌、抗菌化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应用。
在本发明第一方面,提供一种光黑壳真菌。
具体地,所述光黑壳真菌菌株的ITS基因序列如SEQ ID NO:1所示。
具体地,所述光黑壳真菌的性状包括:菌落在PDA培养基上生长近于平坦,薄,具稀疏的气生菌丝,菌丝体灰白色至棕色,表面无光泽,干燥;反面白色或棕色。
在本发明的一个实施方式中,所述光黑壳真菌为来自于橐吾的内生菌;具体地,所述橐吾为来自沼地、湿草地、河边、山坡或林缘的橐吾;所述橐吾为来自西藏、云南、贵州、山西、陕西、甘肃、内蒙、东北等地的橐吾。
优选地,所述光黑壳真菌菌株的ITS基因序列与菌株Preussia intermediastrain UAMH 7460在 ITS序列相似性为99%;与Preussia intermedia strain 18THES003在tublin序列相似性为99%;与 Preussia intermedia voucher UPS:Kruys 304在LSU序列相似性为100%。根据该菌株形态特征和ITS 基因序列,确定菌株为Preussiaintermedia
最为优选地,所述光黑壳真菌(Preussia intermedia)为CPCC 401464,其已于2022年4月25 日保藏于中国微生物菌种保藏管理委员会普通微生物中心,保藏单位地址,北京市朝阳区北辰西路1号院3号,保藏号为CGMCC No.40182。
在本发明第二方面,提供一种组合物,其包含第一方面所述的光黑壳真菌和/或其代谢产物。
具体地,该代谢产物可以为上述光黑壳真菌的培养物、菌悬液、裂解物等。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未经中国医学科学院医药生物技术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6138.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