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大功率甚高频电火花脉冲电源、加工方法及加工系统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23443.8 | 申请日: | 2022-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7151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09 |
| 发明(设计)人: | 张勇斌;沈杰;刘广民;戴越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 |
| 主分类号: | B23H1/02 | 分类号: | B23H1/02 |
| 代理公司: | 成都行之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20 | 代理人: | 梁田 |
| 地址: | 621000***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大功率 甚高频 电火花 脉冲 电源 加工 方法 系统 | ||
1.一种大功率甚高频电火花脉冲电源,其特征是,包括:
测控板(102),输入端外接上位机(101);
激励源(103),输入端连接测控板(102)的输出端;
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入端连接激励源(103)的输出端;
隔离器(105),输入端连接功率放大电路(104)的输出端,输出端外接加工端(106);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出的大功率加工脉冲与激励源(103)输出的激励脉冲同频;
以及,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中的功放管为双栅场效应管(107),以使得功放管正常工作时处于饱和区的设定波动范围,随着功率元器件进入非线性区,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出下降。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甚高频电火花脉冲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还包括输入匹配电路(108)和输出匹配电路(109);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108),一端通过电阻R1连接双栅场效应管(107)的栅极G2,另一端交流接地;
所述输入匹配电路(108),一端连接双栅场效应管(107)的源极、漏极,另一端作为功率放大电路(104)的输出端。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甚高频电火花脉冲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双栅场效应管(107)的栅极G1与偏置电压端Vp之间设有高频扼流电路(110)。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甚高频电火花脉冲电源,其特征是,所述双栅场效应管(107)的漏极与供电电压端Vdd之间设有高频扼流电路(110)。
5.根据权利要求3或4所述的一种大功率甚高频电火花脉冲电源,其特征是,所述高频扼流电路(110)采用四分之一波长线。
6.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是,包括以下步骤:
通过激励源(103)依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生成激励脉冲;
通过功率放大电路(104)对接收的激励脉冲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后输出大功率加工脉冲;
通过隔离器(105)对功率放大电路(104)与加工端(106)之间的反射功率进行隔离处理;
加工端(106)接收到大功率加工脉冲后进行脉冲加工处理;
通过测控板(102)接收加工端(106)发出的极间状态信号,并将接收的极间状态信号传输至上位机(101),以及接收上位机(101)下发的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出的大功率加工脉冲与激励源(103)输出的激励脉冲同频;
以及,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中的功放管为双栅场效应管(107),以使得功放管正常工作时处于饱和区的设定波动范围,随着功率元器件进入非线性区,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出下降。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是,所述隔离器(105)的输入端、输出端配置有分别与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出端、传输线的特征阻抗相同的特征阻抗。
8.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加工方法,其特征是,该加工方法可用于精密电火花加工。
9.一种加工系统,其特征是,该加工系统包括上位机(101)、加工端(106)、测控板(102)、激励源(103)、功率放大电路(104)以及隔离器(105);
所述激励源(103),用于依据接收到的控制信号生成激励脉冲;
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用于对接收的激励脉冲进行功率放大处理后输出大功率加工脉冲;
所述隔离器(105),用于对功率放大电路(104)与加工端(106)之间的反射功率进行隔离处理;
所述加工端(106),用于接收到大功率加工脉冲后进行脉冲加工处理;
所述测控板(102),用于接收加工端(106)发出的极间状态信号,并将接收的极间状态信号传输至上位机(101),以及接收上位机(101)下发的控制信号;
其中,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出的大功率加工脉冲与激励源(103)输出的激励脉冲同频;
以及,所述功率放大电路(104)中的功放管为双栅场效应管(107),以使得功放管正常工作时处于饱和区的设定波动范围,随着功率元器件进入非线性区,功率放大电路(104)输出下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未经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机械制造工艺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3443.8/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