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连接器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23290.7 | 申请日: | 2022-06-23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2103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江涛;何洪;刘明畅;邱雪梅;钟茂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648 | 分类号: | H01R13/648;H01R13/02;H01R13/502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唐秀萍 |
地址: | 621011 四川***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连接器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连接器,包括具有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和第二信号传输模块的信号传输模块组,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第一信号端子对;第一上屏蔽件,具有第一接地触头、第一上屏蔽主体和第一走线屏蔽部;第一下屏蔽件,具有第一下屏蔽主体和第一连接屏蔽部,第一下屏蔽主体与第一上屏蔽主体连成第一屏蔽腔;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包括:第二信号端子对;第二上屏蔽件,具有第二接地触头、第二上屏蔽主体和第二连接屏蔽部,第二连接屏蔽部和第一连接屏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连接弹片、并通过连接弹片相互连接;第二下屏蔽件,具有第二下屏蔽主体和与第二上屏蔽主体围成第二屏蔽腔的第二走线屏蔽部。本申请连接器能解决高速走线间存在信号干扰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连接器相关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连接器。
背景技术
随着连接器高速化、小型化、多通道的发展,结构上的轻微改变将会给连接器的传输性能、可靠性带来突出改变。而随着传输速度的不断提升,高速连接器对屏蔽性能、高频特性、阻抗、串扰性能要求也越来越高,同时对连接器的组装工艺及产品整体稳定性要求同样越来越高。
由此,亟需设计一种连接器,以解决上述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连接器,以解决高速走线之间存在的信号干扰等问题。
为达上述目的,一方面,本申请提供的一种连接器,包括至少一信号传输模块组以及用来收容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组的壳体,所述信号传输模块组包括层叠设置的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和第二信号传输模块;
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信号端子对;
第一上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上侧、且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一接地触头、第一上屏蔽主体和第一走线屏蔽部;以及,
第一下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下侧、且具依次连接的第一下屏蔽主体和第一连接屏蔽部,所述第一下屏蔽主体与所述第一上屏蔽主体连接并共同围合一环绕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外周的第一屏蔽腔;
所述第二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第二信号端子对;
第二上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上侧、且与所述第一下屏蔽件相邻设置,所述第二上屏蔽件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二接地触头、第二上屏蔽主体和第二连接屏蔽部,所述第二连接屏蔽部和所述第一连接屏蔽部两者中的至少一者具有连接弹片、并通过所述连接弹片相互连接;以及,
第二下屏蔽件,位于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下侧、且具有依次连接的第二下屏蔽主体和第二走线屏蔽部,所述第二下屏蔽主体与所述第二上屏蔽主体连接、并共同围合一环绕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外周的第二屏蔽腔。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走线屏蔽部和所述第一连接屏蔽部相对应并限定了与所述第一屏蔽腔相连通的第一屏蔽空间,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的相对两端分别设有第一信号触头和第一接线端,所述第一信号触头由所述第一屏蔽腔的一端伸出、并对应所述第一接地触头,所述第一接线端由所述第一屏蔽腔的另一端伸出、并进入所述第一屏蔽空间内;
所述第二走线屏蔽部和所述第二连接屏蔽部相对应并限定了与所述第二屏蔽腔相连通的第二屏蔽空间,所述第二信号端子对的相对两端分别包括第二信号触头和第二接线端,所述第二信号触头伸出所述第二屏蔽腔、且对应所述第二接地触头,所述第二接线端由所述第二屏蔽腔的另一端伸出、并进入所述第二屏蔽空间内。
可选地,在本申请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信号传输模块包括:
第一内绝缘体,位于所述第一屏蔽腔内、且覆盖所述第一信号端子对;
第一信号走线,伸入所述第一屏蔽空间内、且电连接于所述第一接线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四川华丰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329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