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橡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全系缺气保用轮胎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22032.7 | 申请日: | 2022-06-24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950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08 |
| 发明(设计)人: | 赵晓东;董康;王鹭飞;刘文国;陈亚婷;许婧婧;苏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8L7/00 | 分类号: | C08L7/00;C08L9/06;C08L9/00;C08K5/3415;B60C1/00 |
| 代理公司: | 青岛清泰联信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256 | 代理人: | 段晓菲 |
| 地址: | 266400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橡胶 组合 制备 方法 全系缺气保用 轮胎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橡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全系缺气保用轮胎,属于轮胎子口补强橡胶组合物领域。按质量份,包括:100份橡胶组分、1‑4份亲烯体交联剂;橡胶组分包括天然橡胶、锡改性丁苯橡胶、及锡改性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亲烯体交联剂为含有马来酰亚胺亲烯体官能团的反应型抗硫化返原剂。本发明应用于全系缺气保用轮胎方面,解决现有用于子口补强层的橡胶组合物存在补强程度和耐热性不足、失压下行驶易发生帘线脱落、粘合力不足的问题,具有能够增加胶料补强性的同时,降低生热,使胶料保持良好的耐热性,且粘合力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轮胎子口补强橡胶组合物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橡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全系缺气保用轮胎。
背景技术
全系缺气保用轮胎是指一种针对全系规格轮胎在受刺扎漏气失压或零压下汽车还能继续行驶一定距离的全防爆安全轮胎。传统缺气保用轮胎一般在胎侧内壁设有高强度、高厚度的支撑胶,但该种方式仅适用于低扁平比的高端车胎,对于中高扁平比的普通车胎来讲,仅依仗胎侧支撑补强层难以正常行驶,现有的支撑胶存在生热高、易断裂、耐久性差、舒适差的问题,已无法满足市场需求。为了解决上述问题,全系缺气保用轮胎引入了子口补强层,其位于子口和外侧三角胶之间包含帘线,配合缺气保用轮胎胎侧支撑胶使用,对于全系中高扁平比缺气保用轮胎具有辅托胎侧补强层的作用,进一步辅助支撑胎侧的同时补强子口。
然而,目前现有的子口补强层与胎体使用相同的橡胶组合物,即采用天然胶和乳聚丁苯并用作为橡胶组分,加入一定的增粘和补强树脂等组分。该橡胶组合物存在交联结构补强程度和耐热性不足,在失压下行驶产生的高热足以使其帘线脱落,粘合力不足的问题。
因此在增加胶料补强性的同时降低生热使胶料保持良好的耐热性能依然需要改进,并进一步提升胶料的粘合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之处,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现有用于子口补强层的橡胶组合物存在补强程度和耐热性不足、失压下行驶易发生帘线脱落、粘合力不足的问题,提出一种能够增加胶料补强性的同时,降低生热,使胶料保持良好的耐热性,且粘合力高的橡胶组合物、其制备方法及全系缺气保用轮胎。
为解决所述技术问题,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橡胶组合物,用于子口补强层,按质量份,包括:100份橡胶组分、1-4份亲烯体交联剂;
所述橡胶组分包括天然橡胶、锡改性丁苯橡胶、及锡改性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
所述亲烯体交联剂为含有马来酰亚胺亲烯体官能团的反应型抗硫化返原剂。
优选的,按质量份,还包括4-6份酚醛增粘树脂。
优选的,所述橡胶组分由60-80份天然橡胶、15-30份锡改性丁苯橡胶、及10-20份锡改性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组成。
优选的,所述锡改性丁苯橡胶为有机锂引发聚合的苯乙烯-丁二烯无规共聚物,苯乙烯质量分数为10-25%,乙烯基质量分数为30-50%。
优选的,所述锡改性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由有机锂引发聚合,锡偶联改性,含顺式1,4-丁二烯结构25-35%,反式1,4-丁二烯结构50-60%,含乙烯基结构10-15%,重均分子量为50-70万。
优选的,按质量份,还包括40-60份炭黑、1-10份增塑剂、1-4份防老剂、1-4份活化剂、0.5-1份粘合剂、1-3份促进剂、及1-3份硫化剂。
优选的,所述硫化剂为烷基苯酚硫化物。
本发明另一方面提供上述任一项所述的橡胶组合物的制备方法,将所述天然橡胶、所述锡改性丁苯橡胶、所述锡改性高反式聚丁二烯橡胶、以及所述亲烯体交联剂加入并进行母胶混炼,得到母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未经青岛双星轮胎工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220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