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电池用多生共团聚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及前驱体有效
| 申请号: | 202210717739.9 | 申请日: | 2022-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8849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11 |
| 发明(设计)人: | 安孝坤;张洁;刘逸群;陈睿;董林涛;姜雨良;张儒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1M4/505 | 分类号: | H01M4/505;C01G53/00;C01G45/12;C01G51/00;H01M4/525;H01M10/0525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620031 四川省眉山市东坡***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电池 用多生共 团聚 前驱 制备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锂电池用多生共团聚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及前驱体,所述合成方法包括以下步骤:首先利用A釜在高pH、低氨浓度、微氧含量和高搅拌速率条件下生成大量1‑1.5µm的单个微小颗粒,然后导入B釜,在低pH、高氨浓度、低搅拌速率、无氧条件下,实现3‑6个小颗粒间的可控团聚,再由B釜导入A釜,在低pH值、低氨浓度、中搅拌速率的无氧条件下,实现二次团聚颗粒的生长。本发明方法制备的前驱体可有效降低烧成单晶正极的温度,节省生产成本,同时可减少锂镍混排等晶体结构缺陷,拥有更好的容量、倍率及循环性能。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材料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生共团聚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及前驱体。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作为一种新型的绿色电源,已广泛的应用于3C数码电子产品、电动工具、电动车、储能等领域。三元正极材料是目前各大企业竞相开发的热点,而三元前驱体对于正极材料的性能有着至关重要的影响。
目前大部分正极材料为由大量单晶小颗粒团聚成的多晶二次颗粒,多晶二次颗粒由于三元材料内部的相变和Li含量的变化,容易引起晶体的膨胀收缩,导致颗粒表面裂纹的产生,促使材料内部的过渡金属元素溶解,电解液被氧化,正极界面膜的产生和生长。过渡金属元素在负极表面析出会破坏负极表面的SEI膜,从而导致三元材料在循环过程中容量衰降和电压衰降,在长期的循环中,由于颗粒内部的相变的累积,也会造成材料颗粒的应力逐渐增加,影响材料的长期循环稳定性和电池的安全性。
因此,如何保证正极材料具有优异的容量和倍率性能,又拥有良好的循环性能,成为材料开发的一个难题。
发明内容
为克服现有技术存在的难题,本发明提出了一种锂离子电池用多生共团聚前驱体的制备方法,所述方法采用分步可控团聚技术,在A釜生成大量1.5-2μm的单个小颗粒,导入B釜再控制3-6个小颗粒团聚成类球型大颗粒,最后重新导入A釜控制团聚体颗粒的生长得到目标粒径的前驱体。
本发明的另一目的在于提供前述方法制备的前驱体,其可以在更低的温度下烧结成容量高、循环和倍率性能好的单晶正极。
为实现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采用如下的技术方案:
一种锂电池用多生共团聚前驱体的制备方法,包括以下步骤:
1)配制反应底液:将碱液、络合剂和纯水加入反应釜A,持续通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4-10小时,配置成高pH值、低氨浓度和微氧含量的反应底液;
2)造籽阶段:用计量泵将金属盐溶液、碱液和氨水加入到反应底液中,采用高pH值、低氨浓度、高搅拌速率的反应条件,并持续通入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快速生成大量1-1.5μm的单个微小颗粒;
3)可控团聚阶段:将浆料从反应釜A导入反应釜B,向反应釜B通入高纯氮气0.5-2h除去氧,用计量泵将金属盐溶液,碱液和氨水加入反应釜B,采用低pH值、高氨浓度、低搅拌速率的反应条件,并持续通入高纯氮气,实现3-6个小颗粒间的可控团聚;
4)生长阶段:将浆料从反应釜B导入反应釜A,持续向反应釜A通入高纯氮气,用计量泵将金属盐溶液,碱液和氨水加入反应釜A,采用低pH值、低氨浓度、中搅拌速率实现二次团聚颗粒的生长,至目标粒径后,离心、洗涤、干燥得到前驱体产品。
在一个具体的实施方案中,所述pH值范围:9.5≤低pH值<11.0,11.0≤高pH值≤12.0;所述氨浓度范围:0.35mol/L≤高氨浓度≤0.6mol/L,0.1mol/L≤低氨浓度<0.35mol/L;所述搅拌速率范围为:600≤高搅拌速率≤800rpm,400≤中搅拌速率<600rpm,100≤低搅拌速率<400rpm;所述氧气和氮气的混合气体中,氧气体积占比为5%-10%,所述高纯氮气纯度>99.9%。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万华化学(四川)有限公司;万华化学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773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电缆安装盒
- 下一篇:一种犁钩遥控船及其控制系统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