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16968.9 | 申请日: | 2022-06-23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0348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7-29 |
| 发明(设计)人: | 闫恩雷;侯雪芹;陈艳萍 | 申请(专利权)人: | 启东汇斯隆机械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B65G47/90 | 分类号: | B65G47/90 |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 地址: | 226236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机械设备 限位 感应 结构 | ||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包括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底部设置有框架,且升降柱的底部与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动力源,且框架的顶部与动力源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动力源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且动力源的外表面与固定装置的顶部活动连接,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且固定装置的内壁与导向杆的外表面相接触,所述动力源的外表面设置有传导杆,且动力源的外表面与传导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杆的底部设置有感应装置,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解决了传统抓料机构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夹爪撞击设备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机械设备领域,具体的说是一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
背景技术
近几年新能源汽车的发展进一步扩大,新能源动力电池的需求量也大幅攀升,动力电池自动化生产线设备也越来越多,而其中自动输送线不可缺少,现有技术中至少存在以下技术问题:传统的输送动力电池的抓料机构大多只拥有动力电池的夹紧和旋转功能,缺少保护动力电池的功能,而在输送过程中,出现夹爪撞击设备的情况时,容易对动力电池造成损伤,现提出一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用以解决上述所提出的问题。
发明内容
(一)解决的技术问题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解决了传统抓料机构在输送过程中容易出现夹爪撞击设备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发明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本发明所述的一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包括升降柱,所述升降柱的底部设置有框架,通过设置框架,可以提高该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的使用效果,且升降柱的底部与框架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框架的顶部对称设置有动力源,通过设置框架可以对固定装置的移动方向进行限定,且通过框架内部设置的导向杆可以对固定装置进行导向作用,且框架的顶部与动力源的底部固定连接,使得固定装置在对抓取物品进行抓取工作时,可以沿着导向杆的方向进行移动抓取,进而使得两个固定装置配合使用对抓取物品施加一个轴向挤压力,所述动力源的外表面设置有固定装置,通过设置固定装置,可以提高该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的使用效果,且动力源的外表面与固定装置的顶部活动连接,保证了抓取物品在运输过程中的稳定性,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设置有导向杆,且固定装置的内壁与导向杆的外表面相接触,通过框架底部设置的感应装置可以对抓取物品与固定装置的接触面积进行限制,进而使得该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的使用效果提高,所述动力源的外表面设置有传导杆,且动力源的外表面与传导杆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杆的底部设置有感应装置,通过设置感应装置,可以提高该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的使用效果,且传导杆的底部与感应装置的外表面活动连接;
所述感应装置包括接触板,所述接触板的内部对称设置有拉伸弹簧,且接触板的内壁与拉伸弹簧的外表面相接触,通过感应装置可以对抓取物品进入框架内部的深度进行实时监控,使得抓取物品顶部与框架底部不接触,所述拉伸弹簧的两端对称设置有固定柱,进而使得抓取物品在运输过程中时不会与框架碰撞,对框架造成挤压,且拉伸弹簧的两端与固定柱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固定柱的顶部设置有卡接块,且固定柱的顶部与卡接块的底部固定连接,所述接触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定位柱,框架与抓取物品顶部不接触可以避免框架对抓取物品表面造成摩擦,进而大大提高了该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的使用效果,且接触板的底部与定位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定位柱的底部设置有底板,且定位柱的底部与底板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底板的底部均匀设置有传导柱,且底板的底部与传导柱的顶部固定连接,所述传导柱的底部设置有感应板,通过感应装置内部设置的拉伸弹簧和卡接块配合使用可以将感应装置固定在框架两端,且传导柱的底部与感应板的外表面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框架的底部设置有防撞装置,通过设置防撞装置,可以提高该种机械设备防撞限位感应结构的使用效果,且框架的底部与防撞装置的顶部固定连接。
优选的,所述导向杆的数量为四个,且导向杆的两端与框架的内壁固定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启东汇斯隆机械有限公司,未经启东汇斯隆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696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