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14878.6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2584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9 |
发明(设计)人: | 陈云;周必成 | 申请(专利权)人: | 海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4C3/32 | 分类号: | E04C3/32;E04B1/58;G06F30/20 |
代理公司: | 北京慕达星云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11465 | 代理人: | 李云 |
地址: | 570228 *** | 国省代码: | 海南;46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复位 增强 型柱脚 结构设计 方法 | ||
1.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具体包括以下步骤:
S1、确定钢柱的基本尺寸参数;
S2、确定小震作用下柱底最不利的弯矩轴力组合,柱底剪力通过在基础预埋抗剪键来实现抵抗,抗剪键仅约束柱脚水平侧移;
S3、根据小震要求确定柱底各锚杆所需施加的预压力,以使得柱翼缘不与地基梁上翼缘分离;
S4、确定大震时层间位移角限值θ并由此求出层间侧移限值Δ;
S5、计算得出柱顶与柱底的转动刚度,通过对转动点取矩求得由碟簧产生的柱脚转动刚度K2’,先不考虑K2’,设柱底为铰接;
S6、根据力法或位移法求出柱底大震时的转角位移限值;
S7、根据柱轴力、锚杆预压力、碟簧变形产生力以及转角位移限值确定大震下柱底容许弯矩;
S8、根据柱底转角位移限值求出大震下各锚杆轴力;
S9、对转动点取矩求出柱底达到转角位移限值时柱轴力,并通过平衡条件求出柱翼缘局部压力;
S10、进行强度验算、稳定性验算以及局部承压验算。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1中,钢柱的基本尺寸参数包括钢柱的截面尺寸及高度,钢柱所使用钢材基本参数包括截面惯性矩I以及弹性模量E。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2中,采用最大弯矩Mx、My与对应轴力N的组合、最大轴力N与对应弯矩Mx、My的组合;最小轴力N与对应弯矩Mx、My的6种组合方式,经过步骤S3-S10计算确定钢柱小震作用下最不利的柱底弯矩M和柱轴力N。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3中,已知小震作用下柱底弯矩为M,要使得柱脚不发生抬升,即预压力与轴力对柱边缘产生的弯矩值需大于小震作用下柱底弯矩M,即:
N×0.5h+M0≥M;
其中:M0为预压力对柱边缘产生的弯矩值,h为柱截面高度,因轴力已知,故可求出每根锚杆预压力F0。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4中,当转角可忽略时,tanx=x,故Δ/hc=θ,hc为柱高度,与θ均为已知值,故可求得Δ。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5中,通过计算得出柱顶与柱底的转动刚度K1、K2。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6中,已知柱两端转动刚度为K1、K2,柱顶水平侧移Δ,柱身线刚度i1,列力法方程,得出柱底弯矩值X2,进而得出柱底转角θ2,并通过位移法验算确定θ2。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一种自复位增强型柱脚结构设计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S7中,根据大震作用时柱底转角θ2分别求得柱底产生转角θ2时预压力产生的弯矩Mp、轴力产生的弯矩Ma以及碟簧组变形增加弯矩ΔM,并将三者相加得到大震作用下柱底的容许弯矩Md。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海南大学,未经海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4878.6/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多功能便携式电脑桌
- 下一篇:一种基于深度学习的电站风机故障预警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