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电子产品休眠功耗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13838.X | 申请日: | 2022-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61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孟凡玉;葛雅婷;韩玉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杭州莱宸科技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1R21/06 | 分类号: | G01R21/06 |
| 代理公司: | 杭州裕阳联合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89 | 代理人: | 何宇梁 |
| 地址: | 310012 浙江省杭州市西***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电子产品 休眠 功耗 检测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电子产品休眠功耗检测装置和方法,所述功耗检测装置包括:供电电源;第一导电刀片;第二导电刀片;第一对回路节点;第二对回路节点;第一电源接口;第二电源接口;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刀片和第二导电刀片为同步刀片,所述第一导电刀片的固定端电连接第一电源接口的正极,所述第二导电刀片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正极,所述第一电源接口接口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负极,所述第一导电刀片和第二导电刀片可选择电连接所述第一对回路节点或第二对回路节点,构建不同的回路,所述第二对回路节点连接电流检测装置,所述供电电源用于对不同回路持续供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功耗检测装置,特别涉及一种电子产品休眠功耗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
背景技术
目前,存在有很多产品的电路原理中在电源后端配有超级电容,以应对异常掉电后的特殊保护机制电路的供电需求。但超级电容的充电电流又极为容易受负载的变化而随之波动,导致功耗测试电路无法即时有效的完成,需根据超级电容的具体容值静置24小时以上,才可用电流表串入电源电路中进行测试。
由于低功耗场景下电流表对应量程内的采样电阻值普遍较大,若在产品初始上电时串入电流表,会因采样电阻分压过大导致产品欠压无法正常启动,同时也会在批量生产测试时占用较多的电流表测试设备,使得测试无法正常有效的执行。但是,若在24小时后串入电流表,会因短暂的掉电操作迫使产品退出低功耗状态,失去测试机会。
发明内容
本发明其中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休眠功耗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所述功耗检测装置通过对现有的双刀双掷开关进行连接结构上的改进,从而构建一个可以双向常闭的切换开关,并将改进后的切换开关和电流表、供电电源和待测电子产品连接,从而使得待测电子产品在超级电容稳定后可以不影响电子产品休眠状态进行功耗检测,可以大幅提高电子产品休眠检测的效率和成功率。
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休眠功耗检测装置和检测方法,所述功耗检测装置通过所述切换开关设置的双向常闭连接结构,并在其中一个常闭结构回路中接入电流表检测电路,从而可以实现稳定电子产品供电和功耗检测。
本发明另一个发明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电子产品休眠功耗检测装置,所述功耗检测装置和方法可以批量连接供电电源和电子产品,只要单台电流表即可实现快速的休眠功耗检测。
为了实现至少一个上述发明目的,本发明进一步提供一种电子产品休眠功耗检测装置,所述功耗检测装置包括:
供电电源;
第一导电刀片;
第二导电刀片;
第一对回路节点;
第二对回路节点;
第一电源接口;
第二电源接口;
其中所述第一导电刀片和第二导电刀片为同步刀片,所述第一导电刀片的固定端电连接第一电源接口的正极,所述第二导电刀片的固定端电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口的正极,所述第一电源接口负极连接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负极,所述第一导电刀片和第二导电刀片可选择电连接所述第一对回路节点或第二对回路节点,构建不同的回路,所述第二对回路节点连接电流检测装置,所述供电电源用于对不同回路持续供电。
根据本发明其中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电源接口的正负极连接所述供电电源的正负极,所述第二电源接口正负极连接具有超级电容电子产品的正负极接口。
根据本发明另一个较佳实施例,所述第一对回路节点包括第一节点和第六节点,其中所述第一节点和第六节点导电连接,当所述第一导电刀片和第二导电刀片的自由端同步连接所述第一节点和第二节点时,构成第一常闭回路,第一电源接口连接的供电电源通过所述第一常闭回路持续对所述第二电源接口连接的具有具有超级电容电子产品进行持续供电。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杭州莱宸科技有限公司,未经杭州莱宸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383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