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713713.7 | 申请日: | 2022-06-22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799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李远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6F3/044 | 分类号: | G06F3/044;G06V40/13 |
| 代理公司: | 深圳紫藤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70 | 代理人: | 熊恒定 |
| 地址: | 430079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 面板 及其 制作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位于阴极层上的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覆盖阴极层和发光层;封装层,封装层位于阴极层上;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位于封装层上;上电极层,上电极层与触控电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层,下电极层与阴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连接结构,下电极连接结构与下电极层为非同层设置,通过下电极连接结构将下电极层与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上电极层、封装层和下电极在衬底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触控电容。通过将具有指纹识别功能的触控电容集成于显示面板中,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工艺难度,减少工艺步骤,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显示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
【背景技术】
指纹识别技术由于具有良好的安全性和使用便捷性已经在手机、笔记本电脑、考勤机等众多领域大量普及。但是目前的指纹识别设备大都是单独工作的指纹模组,以目前指纹识别技术应用最普遍的手机指纹识别来看,手机上的指纹识别模组目前分为3类:一类是正面的独立按键式,这种设计可以方便用户操作,但是影响手机的屏占比;另一类是放置在手机背面或者侧面的按键式,这种设计由于用户看不到指纹解锁的位置,需要手指在手机上摸索,影响用户体验;近年来兴起的屏内指纹识别是第三类指纹识别形式,这种设计很好的克服了前两种设计的缺陷,但是现有的屏内指纹识别采用的是在屏幕下方贴合独立的光学或者超声波式的指纹识别模组,导致显示屏的厚度整体偏大,进而影响整机机构的设计,而且会同时抬高产品制作成本。
因此,现有技术存在缺陷,有待改进与发展。
【发明内容】
本发明提供一种显示面板及其制作方法,有利于降低显示面板的整体厚度和制作成本,以及降低显示面板的工艺难度。
为了解决上述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显示面板,包括:衬底;位于衬底上层叠设置的阳极层、发光层和阴极层;位于阴极层上的像素定义层,像素定义层覆盖阴极层和发光层;封装层,封装层位于阴极层上;触控电极层,触控电极层位于封装层上;上电极层,上电极层与触控电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层,下电极层与阴极层为同层设置;下电极连接结构,下电极连接结构与下电极层为非同层设置,通过下电极连接结构将下电极层与显示面板中的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上电极层、封装层和下电极在衬底的投影至少部分重叠,以形成触控电容。
其中,下电极连接结构,还包括:
第一导电层,第一导电层与阳极层为同层设置;
第一连接线,第一连接线的一端与下电极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下电极连接结构还包括,第二导电层和第二连接线,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衬底上的有源层、第一栅绝缘层、第一栅极层、第二栅绝缘层、第二栅极层、层间介质层,以及位于第二栅极层上的源极和漏极,源极和漏极通过连接过孔分别与有源层电连接;
第二导电层与源极和漏极同层设置;
第二连接线的一端与第一导电层电连接,另一端与第二导电层电连接。
其中,上电极层的截面形状为网格状,触控电极层的截面形状为网格状。
其中,触控电极层复用为遮光层,触控电极层具有多个呈阵列分布的开口,显示面板,还包括:
位于开口中的像素层,像素层包括间隔设置的红色子像素层、绿色子像素层和蓝色子像素层;
其中,触控电极层和上电极层的材料都包括黑色低温固化型感光银浆。
其中,触控电极层包括多个呈阵列分布的触控电极块以及多根触控走线,触控走线的一端与触控电极块电连接,另一端与控制电路电连接,其中,连接远离控制电路的触控电极块的触控走线的截面宽度,大于连接靠近控制电路的触控电极块的触控走线的截面宽度。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未经武汉华星光电半导体显示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3713.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