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水下地形检测方法、装置、介质有效
申请号: | 202210711616.4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28605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19 |
发明(设计)人: | 姜文正;袁业立;马洪余;薛宇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S13/90 | 分类号: | G01S13/90 |
代理公司: | 青岛海誉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421 | 代理人: | 唐修豪 |
地址: | 266000 山***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地形 检测 方法 装置 介质 | ||
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下地形检测方法、装置、介质,属于水下探测技术领域,所述水下地形检测方法包括:获取实际海洋环境中的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构建海底地形的SAR仿真模型;利用所述SAR仿真模型,对所述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对应的仿真海域海底地形进行仿真,得到海底地形仿真SAR图像;将所述海底地形仿真SAR图像与所述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进行比对,评估所述海底地形仿真SAR图像的仿真真实度。该方法能够模拟真实海洋背景下绕流问题,真实计算水下地形对表面流的扰动,仿真精度高。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下探测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水下地形检测方法、装置、介质。
背景技术
海底水下地形测量的目的是通过获取水体覆盖下的水底地形图,为港口码头建设、海洋渔业捕捞、海洋资源开发、海底管道电缆铺设、国防军事、海洋划界等提供基础数据和图件。水下地形探测针对不同地形,往往涉及不同尺度的地形探测。现有的能够应用与真实海洋背景下的SAR成像只能实现一些较小尺度的实验室模拟,对真实海洋背景下不同尺度的水下地形绕流的海洋运动问题无能为力。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水下地形检测方法、装置、介质,通过本发明能够模拟真实海洋背景下绕流问题,真实计算不同尺度水下地形目标对表面流的扰动,仿真精度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一方面提供一种水下地形检测方法,包括:
获取实际海洋环境中的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
构建海底地形的SAR仿真模型;
利用所述SAR仿真模型,对所述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对应的仿真海域海底地形进行仿真,得到海底地形仿真SAR图像;
将所述海底地形仿真SAR图像与所述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进行比对,评估所述海底地形仿真SAR图像的仿真真实度。
可选的,所述的水下地形检测方法还包括:
将所述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根据预设尺度划分条件分解为不同尺度的多个分SAR图像,每一个分SAR图像包含有一尺度海洋信息;
利用所述SAR仿真模型,对每一个所述分SAR图像对应的仿真海域海底地形进行仿真。
可选的,所述利用所述SAR仿真模型,对所述海底地形真实SAR图像对应的仿真海域的海底地形进行仿真的步骤包括:
采用多次加密网格的方法,将所述仿真海域经过套网格进行多级放大;
在最高级放大海域的海水边界上,设置海面起伏边界条件;
计算出满足所述海面起伏边界条件的仿真海域的绕流场;
将所述仿真区域的绕流场输入至所述SAR仿真模型,对所述仿真海域的海底地形进行仿真。
可选的,采用四次加密网格的方法,将所述仿真海域经过套网格进行四级放大,依次所做的套网格为:
所述仿真海域边长为{L1,L2},格距为{Δ1,Δ2},空间分辨率为
第一级放大海域边长为{2L1,2L2},格距为{4Δ1,4Δ2},空间分辨率为
第二级放大海域边长为{3L1,3L2},格距为{16Δ1,16Δ2},空间分辨率为
第三级放大海域边长为{4L1,4L2},格距为{64Δ1,64Δ2},空间分辨率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未经自然资源部第一海洋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1161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