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组合预处理成套工艺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9094.4 | 申请日: | 2022-06-22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7633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唐睿;孟祥雷;沈文君;苏岳锋;陈来;黄擎;王敬;吴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 |
主分类号: | H01M10/54 | 分类号: | H01M10/54;F23G7/04;B07B7/01 |
代理公司: | 成都九鼎天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51214 | 代理人: | 牟月萍 |
地址: | 401120 重***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锂离子电池 回收 组合 预处理 成套 工艺 | ||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组合预处理成套工艺,包括如下步骤:放电后的锂离子电池,通过上料机,送入步进精拆装置,实现电芯和电池壳体的分离,电池壳体直接回收;电芯在分离过程被切成两半,在输送过程实现了打散,之后进入闭路风选装备,实现了隔膜和正负极材料的分离,隔膜被直接回收,少量的切削杂质也被分离出系统,获得相对纯净的正负极材料;正负极材料进入组合热处理系统后,被逐级加热,利用控氧燃烧,实现物料中碳基物料的烧蚀,获得相对纯净的正极材料,实现回收;本发明具备如下优点:本发明中的精确拆分去皮,有效实现了壳体的完全回收,全系统的负压环境进行,保障散逸的电解液被有效处置。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锂离子电池回收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组合预处理成套工艺。
背景技术
锂离子电池是一种二次电池(充电电池),它主要依靠锂离子在正极和负极之间移动来工作。锂离子电池由正极、负极、隔膜、电解液和壳体组成。在工业上,厂家主要使用钴酸锂、锰酸锂、镍钴锰酸锂三元材料和磷酸亚铁锂等作为锂离子电池的正极材料,以天然石墨和人造石墨作为负极活性物质。聚偏氟己稀(PVDF)是一种广泛使用的正极粘结剂,粘度大,具有良好的化学稳定性和物理性能。工业生产的锂离子电池主要采用电解质六氟磷酸锂(LiPF6)和有机溶剂配置的溶液作为电解液,利用有机膜,如多孔状的聚乙烯(PE)和聚丙烯(PP)等聚合物作为电池的隔膜。锂离子电池被普遍认为是环保无污染的绿色电池,但锂离子电池的回收不当同样会产生污染。锂离子电池虽然不含汞、镉、铅等有毒重金属,但电池的正负极材料、电解液等对环境和人体的影响仍然较大。
如果采用普通处理方法处理锂离子电池(填埋、焚烧、堆肥等),电池中的钴、镍、锂、锰等金属,以及各类有机、无机化合物将造成金属污染、有机物污染、粉尘污染、酸碱污染。锂离子电解质机器转化物,如LiPF6、六氟合砷酸锂(LiAsF6)、三氟甲磺酸锂(LiCF3SO3)、氢氟酸(HF)等,溶剂和水解产物如乙二醇二甲醚(DME)、甲醇、甲酸等都是有毒物质。因此,废旧锂离子电池需要经过回收处理,减少对自然环境和人类身体健康的危害。
目前市场常用的废锂电池前处理多采用破碎方式,粉碎机的出料端连接有分析机,分析机的极片颗粒出料端连接有摇摆筛,分析机的粉料出口连接有二除尘装置;摇摆筛的中部出口连接有研磨机,研磨机的出料口连接有研磨集料器,研磨集料器的顶端粉料出口连接有三除尘装置,研磨集料器的底端开口连接有旋振筛,摇摆筛包括三个出料口,顶部出料口用于筛出大颗粒铜铝颗粒,底部出料口用于筛出黑粉,中部出料口筛出通过比重分离不开的物料。粉碎过程造成电解液的逸散,遇水生成氢氟酸,环境毒性极大;粗劣的破碎和筛分形式获得黑粉含有大量的粒径极小的金属碎屑,后续黑粉利用过程含有大量的杂质,极大的降低了黑粉的利用价值。
因此,如何更精确、更环保的实现退役锂电池的资源化回收,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物料回收的比例和纯净度是目前亟需解决的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上的不足,提出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组合预处理成套工艺,可更精确、更环保的实现退役锂电池的资源化回收,避免环境污染的同时,尽可能提高物料回收的比例和纯净度。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供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锂离子电池回收组合预处理成套工艺,其特征在于,包括如下步骤:
步骤一、放电后的锂离子电池,通过上料机,送入步进精拆装置,实现电芯和电池壳体的分离,电池壳体直接回收;
步骤二、电芯在分离过程被切成两半,在输送过程实现了打散,之后进入闭路风选装备,实现了隔膜和正负极材料的分离,隔膜被直接回收,少量的切削杂质也被分离出系统,获得相对纯净的正负极材料;
步骤三、正负极材料进入组合热处理系统后,被逐级加热,利用控氧燃烧,实现物料中碳基物料的烧蚀,获得相对纯净的正极材料,实现回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未经北京理工大学重庆创新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909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用于网壳滑移的斜面支座及斜面支座连接的施工方法
- 下一篇:一种新型切菜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