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研究光照强度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以及监测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5637.5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6087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16 |
发明(设计)人: | 张丽敏;彭熙;曹洋;张成富;张孙健 | 申请(专利权)人: | 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1N33/24 | 分类号: | G01N33/24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济纬天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429 | 代理人: | 陈友 |
地址: | 550001 贵*** | 国省代码: | 贵州;5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研究 光照强度 土壤 通量 关系 监测 装置 以及 方法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研究光照强度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包括:安装板,在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脚,所述安装脚能够固定在土壤中,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穿孔;筒体,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筒体的轴线与所述穿孔的轴线共线,所述筒体的下端能够穿过所述穿孔;抵接销,具有多个,多个抵接销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端且相对筒体能够上下移动,多个抵接销位于同一圆周上,并且相邻的抵接销在其圆周方向相互接触;可调式透光顶,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端,能够选择性将筒体的上端封堵并且其自身的透光性能够调节;数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筒体内的含碳量,其进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该监测装置能够监测土壤中的碳通量进而能够研究其与光照之间的关系。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土壤碳通量检测领域,具体是涉及一种研究光照强度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以及监测方法。
背景技术
土壤呼吸是碳素由陆地生态系统返回大气的主要途径,也是土壤中生命活动的表征,准确测定其释放量是评价生态系统中生物学过程的关键。通过对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可估测根系和土壤微生物对气候变化的响应。土壤CO2通量在时间和空间上受多种复杂的物理和生物过程影响,长期、连续、准确地测量土壤碳通量,对陆地生态系统碳通量研究具有重要意义。
目前,本领域的相关研究人员在土壤呼吸及其相关参数的监测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成果,包括已经研发出的各种土壤碳通量的原位测定设备。然而这些设备均采用透明的监测空间作为研究对象,因此这些设备只能用于研究在自然环境下土壤呼吸的相关参数,无法用于进一步研究参数的变化对土壤呼吸的影响。为了解决这一问题,需要研发一种用于探究光照强度与土壤碳通量的关系的监测装置。
中国专利CN201811339387.8公开了一种用于研究光照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包括基座,所述基座的中部设置有监测孔;所述监测孔两旁侧的基座上分别铰接有不透光罩体和透光罩体;所述不透光罩体由第一驱动机构带动其做翻转运动,从而使其能在监测孔上盖合或开启;所述透光罩体由第二驱动机构带动其做翻转运动,从而使其能在监测孔上盖合或开启;所述不透光罩体和透光罩体上分别设置有用于安装监测传感器的接口。
该检测装置的罩体与地面具有一定的高度,易受外部因素影响抽取样气的精度,且需要通过更换不同透光率的罩体以实现研究不同光照对土壤碳通量的影响结构较为复杂,不适用于室外监测环境。
发明内容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提供一种研究光照强度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以及监测方法。
为达到以上目的,本发明采用的技术方案为:
一种研究光照强度与土壤碳通量关系的监测装置,包括:
安装板,在其上设置有多个安装脚,所述安装脚能够固定在土壤中,在所述安装板的中间位置设置有穿孔;
筒体,可上下移动地支撑在所述安装板上,所述筒体的轴线与所述穿孔的轴线共线,所述筒体的下端能够穿过所述穿孔;
抵接销,具有多个,多个抵接销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下端且相对筒体能够上下移动,多个抵接销位于同一圆周上,并且相邻的抵接销在其圆周方向相互接触;
可调式透光顶,设置在所述筒体的上端,能够选择性将筒体的上端封堵并且其自身的透光性能够调节;
数据检测机构,用于检测筒体内的含碳量,其进气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筒体的内部连通。
优选地,所述可调式透光顶包括调光玻璃,所述调光玻璃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调光玻璃至少有三个,每个调光玻璃呈扇形且能够相对筒体旋转,每个调光玻璃的旋转轴线位于其对称平面上,并且至少三个调光玻璃在处于水平时能够刚好将筒体的顶端封堵。
优选地,所述可调式透光顶还包括:
固定筒,设置在所述筒体的顶端,所述固定筒与所述筒体同轴设置;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未经贵州省山地资源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563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