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CABR生物床及低浊度、控藻的水体生态构建方法和污染水体修复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5479.3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5966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发明(设计)人: | 卢烨彬;周笑天;徐玲娥;杜传良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00 | 分类号: | C02F3/00;C02F3/10;C02F3/3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cabr 生物 浊度 水体 生态 构建 方法 污染 修复 系统 | ||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CABR生物床及低浊度、控藻的水体生态构建方法和污染水体修复系统,所述的CABR生物床设于水体底部,CABR生物床上部用石笼网箱固定后与水体相连,CABR生物床填充生物滤料,在生物滤料中的接近底部设置集水管道;所述的CABR生物床内设置循环水泵;所述的循环水泵连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延伸至水体中进行循环。本发明可以实现在较低投入、不增加用地、低功耗的情况下,通过控制水体藻类、提升水体透明度,实现低藻高透明的小微水体。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水体、湖泊水体治理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CABR生物床低浊度、控藻的水体生态构建技术。
背景技术
随着经济的高速发展,在城市、城乡结合部和农村存在大量如鱼塘、人工湖、城市内河等大量小微水体,均存在不同程度污染及生态破坏,大多呈现出富营养化状态,甚至属于黑臭水体,直接影响到周边正常的居住环境。如何使这些小微水体在低成本下长期实现“低浊度、低藻类”的健康水生态系统是水体、湖泊水体治理领域的重难点。
目前针对小微水体治理传统方法主要有:底泥清淤、生态浮床、曝气增氧、投撒微生物菌剂、沉水植物种植等方法,均存在一定的局限性,难以做到长治久清。如:投撒微生物菌剂所的清澈并无可持续性,且维持时间短需多次投加。在水体内种植沉水植物,能一定程度与藻类形成竞争环境,但存在植物成活率低、水体透明度、水体深度、季节气候等限制,局限性较大。由于传统的方法难以长期维持小微水体水质,并没有得到良好的广泛应用。近年来,小微水体治理项目爆发式增长和人民对居住环境要求的提高,传统小微水体治理技术难以长效达到治理的预期效果。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发明的目的之一在于提供一种在较低投入、不增加用地、低运行成本的情况下,控制藻类、削减水体污染物、提升水体透明度,最终实现水体净化的CABR生物床,能够用于鱼塘、人工湖、城市内河等大小微水体的治理。
为达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CABR生物床,其特征在于:所述的CABR生物床设于水体底部,CABR生物床上部用石笼网箱固定后与水体相连,CABR生物床填充生物滤料,在生物滤料中的接近底部设置集水管道;所述的CABR生物床内设置循环水泵;所述的循环水泵连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延伸至水体中进行循环。
本发明中,CABR的意思为循环控藻生物反应床。其中:
C—Cycle,循环;
A—alga,藻,control控制;
B—biology,生物;
R—reactor,反应床。
进一步地,所述的循环水泵采用大通量循环方式连接循环管道。
进一步地,所述的石笼网箱由格宾石笼连接组成,起到固定生物填料的作用。
进一步地,所述石笼网箱也设置在CABR生物床一周侧面,形成CABR生物床的侧墙,所述的CABR生物床顶部和侧面采用石笼网箱进行保护和固定。生物床侧面和顶面层为石笼网箱。
进一步地,所述的CABR生物床内的滤料优选为砾石、火山岩、陶粒等水处理滤料。
进一步地,所述的CABR生物床底部的水体底泥被替换处理,优选为:铺设有砂石级配换填层,所述的砂石换填层上铺设有土工膜防渗层,然后再设置生物滤料。更进一步地,所述土工膜防渗层同时也铺设在CABR生物床的侧面。进一步地,所述的CABR生物床底部的水体底泥被替换掉一定深度,使得CABR生物床半埋在泥面之下,而仅有上部露出水体泥面。
进一步地,所述的CABR生物床内设有至少一检修井;所述集水管道与检修井相连通;所述的检修井内设有至少一台所述循环水泵,所述循环水泵的出口端连接循环管道;循环管道在小微水体中部设有一个出水口或多个出水口,可促进水面的波动,增加水体表面的自然复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5479.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