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及船用风力助推转子装置在审
申请号: | 202210703446.5 | 申请日: | 2022-06-21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213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发明(设计)人: | 李圆圆;黄頔;杨孝庆;冯威;张向东;关洪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厦门双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3D3/00 | 分类号: | F03D3/00;F03D3/06;F03D80/30;F03D9/32 |
代理公司: | 北京市中联创和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364 | 代理人: | 赵肖良;江平国 |
地址: | 361100 福建省厦门市火炬高新***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立式 圆筒 防雷 系统 风力 助推 转子 装置 | ||
1.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包括在底板(7)上方进行高速旋转的圆筒本体(1),所述圆筒本体(1)至少在其顶端安装有防雷装置(2),底端或内侧壁固定安装有与所述防雷装置(2)电导通的金属导电体,所述底板(7)上固定有底部导流装置(4),所述底部导流装置(4)与所述金属导电体之间呈环向的滑动抵接,以将所述防雷装置(2)接收到的雷电导入至所述底板(7)上。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防雷装置(2)至少包括位于所述圆筒本体(1)顶端安装的顶盖防雷装置(21),或还包括位于所述圆筒本体(1)外侧壁安装的外壁防雷装置(22)。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圆筒本体(1)顶端安装有圆筒顶盖(101),所述顶盖防雷装置(21)安装于所述圆筒顶盖(101)上,且所述顶盖防雷装置(21)的横截面积大于所述圆筒本体(1)。
4.根据权利要求2或3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导电体包括金属法兰(102)或金属带(103),所述金属法兰(102)安装于所述圆筒本体(1)底端,所述金属带(103)安装于所述圆筒本体(1)的内侧壁。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防雷装置(21)通过位于所述圆筒本体(1)内部的第一电缆(31),与所述外壁防雷装置(22)或直接与所述金属法兰(102)电导通。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顶盖防雷装置(21)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1)金属盘(202),环向布置于所述圆筒顶盖(101)的上端内缘;第一金属网(201),折叠铺设于所述圆筒顶盖(101)的上端外缘并与所述金属盘(202)相连;金属连接块(204),在所述圆筒顶盖(101)的下端内缘与所述金属盘(202)适配,并通过第一连接螺栓(203)与所述金属盘(202)相连;
2)第一金属网(201)和第一连接螺栓(203),所述第一金属网(201)环向铺设于所述圆筒顶盖(101)的上端外缘,并通过所述第一连接螺栓(203)与所述第一电缆(31)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侧壁防雷装置(22)包括第二金属网(205)和第二连接螺栓(206),所述第二金属网(205)环向铺设于所述圆筒本体(1)的外侧壁,并通过所述第二连接螺栓(206)与所述第一电缆(31)连接,所述第二连接螺栓(206)还用于将所述第二金属网(205)与所述金属带(103)相连。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电缆(31)至少设置有对称的两组。
9.根据权利要求5-8中任意一项所述的一种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底部导流装置(4)包括如下任意一种:
1)底部支架(401)和金属棒(402),所述金属棒(402)一端与所述金属法兰(102)之间呈间歇式的滑动抵接,另一端固定在所述底部支架(401)中;
2)底部支架(401)、阻尼器(403)、金属轮(404),所述金属轮(404)一端与所述金属带(103)之间呈间歇式的滑动抵接,另一端通过所述阻尼器(403)与所述底部支架(401)固定连接。
10.一种船用风力助推转子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权利要求1-9中任一项所述的立式圆筒的防雷系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厦门双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厦门双瑞风电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703446.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