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门锁控制方法及门锁控制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98356.1 | 申请日: | 2022-06-20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2847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曾庆杰;曾观华;翁佳楠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E05B17/22 | 分类号: | E05B17/22;E05B15/00;E05B47/00;E05B49/00;G07C9/00 |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越秀区哲力专利商标事务所(普通合伙) 44288 | 代理人: | 陈奕 |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门锁 控制 方法 装置 | ||
1.一种门锁控制方法,所述门锁包括电子门锁与机械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当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感应器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目标对象,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
若所述检测结果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机械门锁进行反锁;
若所述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子门锁进行反锁。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感应器至少包括雷达感应器,所述目标对象包括人,所述当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感应器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目标对象,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包括:
当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所述雷达感应器在预设区域内获取人体信息;
按照预设的检测规则对所述人体信息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人体信息包括人体的存在状态,所述当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所述雷达感应器在预设区域内获取人体信息,包括:
当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所述雷达感应器接收到在预设时间内所述预设区域内的探测信号,所述探测信号是所述雷达感应器通过向所述目标对象发射检测信号所得到;
基于所述探测信号获取所述人体的存在状态。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方法,所述预设的检测规则至少包括预设的检测参数,所述按照预设的检测规则对所述人体信息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包括:
按照所述预设的检测参数与所述人体信息进行匹配,得到匹配度;
将所述匹配度进行整合,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若所述检测结果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机械门锁进行反锁,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向门锁电机发送第一控制信号;
所述门锁电机根据所述第一控制信号驱动所述机械门锁上的锁舌转动以对所述机械门锁进行反锁。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所述电子门锁包括离合器,所述若所述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子门锁进行反锁,包括:
若所述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向所述离合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使得所述离合器处于分离状态,以控制所述电子门锁进行反锁。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方法,在所述若所述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子门锁进行反锁的步骤之后,还包括:
根据接收到的反锁确认信息控制所述感应器的工作状态。
8.一种门锁控制装置,所述门锁包括电子门锁与机械门锁,其特征在于,包括:
检测模块,用于当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感应器检测预设区域内是否存在至少一个目标对象,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
机械模块,用于若所述检测结果大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的第一控制信号对所述机械门锁进行反锁;
电子模块,用于若所述检测结果小于或等于预设阈值,则通过所述控制器发送第二控制信号控制所述电子门锁进行反锁。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感应器至少包括雷达感应器,所述目标对象包括人,所述检测模块包括:
人体子模块,用于当所述门锁处于闭合状态时,通过所述雷达感应器在预设区域内获取人体信息;
检测子模块,用于按照预设的检测规则对所述人体信息进行检测,得到检测结果,并将所述检测结果发送至控制器。
10.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
控制模块,用于根据接收到的反锁确认信息控制所述感应器的工作状态。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奋达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8356.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