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猕猴桃果园的防风林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7510.3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36863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04 |
发明(设计)人: | 刘春晓;钱亚明;张继红;董亚琴;朱海军;蔡恒;张涛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省农业科学院 |
主分类号: | A01G23/00 | 分类号: | A01G23/00;A01G17/00 |
代理公司: | 江苏圣典律师事务所 32237 | 代理人: | 徐芝强;肖明芳 |
地址: | 210014 江***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猕猴桃 果园 防风林 结构 及其 构建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猕猴桃果园的防风林结构及其构建方法,包括水杉林带、中山杉林带和枇杷林带;水杉林带位于猕猴桃园排水沟外侧四周,将整个猕猴桃园围绕;中山杉林带位于猕猴桃园的东侧和南侧,并沿着水杉林带的内侧设置;枇杷林带位于猕猴桃园排水沟外侧四周,将整个猕猴桃园围绕,其沿着水杉林带、中山杉林带的内侧设置。猕猴桃园内划区块,以道路区分,道路两侧设置中山杉林带。本发明选择高大生长快的水杉,防风和经济两用树种枇杷,以及耐涝耐盐碱的中山杉,因地制宜,从外向内构建了一种绿色、环保且防风效果好的三层防风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农业园林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猕猴桃果园的防风林结构及其构建方法。
背景技术
近年来,全球自然生态环境不断恶化,台风、低温、干旱等极端恶劣天气频发,对果树生产造成严重的影响。例如,猕猴桃春季新梢生长迅速,易遭受风害,幼嫩枝条易被风吹折劈裂,叶片被破损,造成结果枝条抽条数量减少、死亡,不但对当年树体发育和芽体形成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还严重影响开花和果实产量(Warrington等,1990;秦仲麒,1996;黄发伟等,2010;覃恩勇,2013)。另外,在果实生长发育全时期,强风容易造成果实间的相互摩擦,影响果实外观和品质。除了防风,防风林还有减少果园内热量散失的增温效应和减少水分流失的保湿效应(覃恩勇,2013)。因此,建设防风林是果园生产的重要组成部分。
果园防风的措施多种多样,有防风林,人造风障等。人造风障一般见效快,防风效果好,但是成本高,不经济、不环保。防风林一般具良好的防风效果,海岛国家新西兰的猕猴桃生产多采用防风林进行防风,但是新西兰气候温暖湿润,多考虑防风效果即可。国内有的果园依地势建园,不用考虑防风。但是大部分地区,尤其是沿海多台风且风力强的地区,防风林的建设尤为重要。防风林一般有3种形式,即紧密结构型、疏透结构型和通风结构型。果园建立时,营造完备的防护林设施,可有效降低风速、抵御强风对树体的机械损伤危害,促进正常萌芽和减少果面损伤(秦仲麒,1996;任宝君等,1996;邱梦如等,2017)。
目前,果园建园一般选择周围有林场,或者高大树种的地块,要么就增加投入,人为设置风障和四周种植高大的乔木作为防风林。但由于需要增加成本、占用一定面积的土地,且需选择树种、合理配置以及受苗木成活等因素所限,新建果园的防风林多不完备。加上果农对防风林的作用认识不深,弱化了防风林的实际应用效果,有的果园甚至没有考虑兴建防风林。猕猴桃防风林建设目前主要应用在软枣猕猴桃的防风上。近年来,普通猕猴桃果园也逐渐认识到了防风的重要性,开始建设防风措施。但是,往往由于选择的树种不合适,没有系统合理规划等因素,增加了投入成本,还没有达到预期的效果。例如,有人在软枣猕猴桃园建设嵌套式防风林,主要根据软枣猕猴桃光滑无毛,易受到摩擦损伤的特点,选用叶片面积大的五角枫作为主要防风树种。但是,会出现树种单一的缺点(金华,等,2018)。而且大叶面积的树种并不是特别适合风大的沿海地区。也有有人使用复合树种进行防风林建设,但往往是出于防风和观赏价值考虑,既能防风,又能美化园相,但缺乏经济和生态调查,或者欠缺综合的经济效益考虑。还有的果园建设防风林可能是为了达到某一个目的,例如秋子梨园建设防风网以实现减风增温效应(汪晓谦等,2019);大部分防风林的作用主要是防风、调湿、增温(覃恩勇,2013)。目前,综合防风、病虫害防控、改善果实品质、提高经济效益的多层复合防风林建设较少见。
参考文献
1.Warrington J,Weston C.Kiwifruit:Science and Management.New Zealand:Ray Richards Publisher,1990:259-260,323-324.
2.覃恩勇.浅谈果园防护林的营造[J].南方农业,2013,7(2):69-70.
3.任宝君,李玉华,薛松山.果园防护林的效应、结构及其营造技术[J].北方果树,1996(1):27-28.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省农业科学院,未经江苏省农业科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75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