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适用于轻钢屋面施工的无障碍防坠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96925.9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24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发明(设计)人: | 杨晓亮;管井兵;朱官龙;夏骏;魏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4G21/32 | 分类号: | E04G21/32 |
代理公司: | 合肥信诚兆佳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4159 | 代理人: | 裴爽 |
地址: | 237161 安徽省***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适用于 屋面 施工 障碍 坠落 装置 及其 使用方法 | ||
本发明涉及屋面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公开了适用于轻钢屋面施工的无障碍防坠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涉及屋面施工安全领域。该适用于轻钢屋面施工的无障碍防坠落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和锚定装置,所述锚定装置成一字状安装在轻钢屋面顶上,所述牵引装置的底部扣在锚定装置的钢丝绳上且能够沿着锚定装置的钢丝绳走向而自由移动。通过棘齿与棘轮环之间的紧密接触,使得蓄电池、蜂鸣器之间形成完整闭合电路,从而提醒他人协助救援,相比于传统的屋面生命线装置,本装置功能更丰富,使用更有保障,且由于安全带以及能够蓄力自收缩的安全绳带设计,使得工作人员相比以往使用的传统技术下的屋面生命线装置,扩大了施工范围,进一步提高了无障碍施工的能力。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屋面施工安全技术领域,具体为适用于轻钢屋面施工的无障碍防坠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
背景技术
轻钢结构是一种年轻而极具生命力的钢结构体系,已广泛应用于一般工地、农业、商业、服务性建筑,轻钢屋面,是指采用钢结构屋架,包括门式钢架、钢衔架、托架等形式,以及压型板盖顶,单位面积含钢量在30kg以下的屋面,由于轻钢屋面的性价比较高,现已被广泛推广使用。
但是由于轻钢屋面的特性,使得其在人员施工时具有较高的风险性,现有的防坠装置也称为屋面生命线装置,其结构上大同小异,均由安装在屋面上的锚定绳索组件,以及能够在锚定绳索组件上自由移动的安全带组件组成,但是上述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施工范围受限、无障碍施工能力低以及安全防护手段单一的问题,制约了该领域的进步。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了适用于轻钢屋面施工的无障碍防坠落装置及其使用方法,解决了现有技术中普遍存在的施工范围受限、无障碍施工能力低以及安全防护手段单一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发明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适用于轻钢屋面施工的无障碍防坠落装置,包括牵引装置和锚定装置,所述锚定装置成一字状安装在轻钢屋面顶上,所述牵引装置的底部扣在锚定装置的钢丝绳上且能够沿着锚定装置的钢丝绳走向而自由移动;
所述牵引装置包括柱盒,所述柱盒的内部中心转动连接有主轴,所述主轴的下方固定连接有电滑环,所述柱盒底部的一侧开设有走线腔,所述电滑环的定子圈外部固定连接在走线腔的内部,所述走线腔的腔口处固定连接有蓄电池,所述蓄电池的顶部固定连接有蜂鸣器,所述主轴的外部位于电滑环的上方固定连接有防坠释放体,所述主轴的卷绕有安全绳带,所述主轴的上侧固定连接有卷簧,所述卷簧的另一端固定连接在柱盒的内壁处,且当所述安全绳带向柱盒外部拉扯时卷簧处于逐渐蓄力状态。
优选的,所述柱盒的内腔下侧固定连接有棘轮环,所述棘轮环能够导电,所述防坠释放体的内部两端均开设有敞口方腔,该两方腔的腔口处均滑动连接有棘齿,该两方腔的腔内均设置有弹簧,所述弹簧的一端与同一方腔内的棘齿固定连接,另一端与所处方腔的内壁固定连接,所述棘齿与弹簧均能够导电。
优选的,所述蜂鸣器的一侧电极与蓄电池的一侧电极电性连接,所述蓄电池的另一侧电极与棘轮环电性连接,所述蜂鸣器的另一侧电极与电滑环的定子圈电性连接,所述电滑环的转子圈分别与两侧的弹簧电性连接,两侧所述弹簧分别与同一方腔内的棘齿电性连接。
优选的,所述柱盒的侧面固定连接有喇叭管,所述喇叭管的内部开设有扁口贯通腔,所述安全绳带的另一端穿过喇叭管内部的扁口贯通腔并延伸至柱盒的外部,所述安全绳带的该端固定连接有环扣,该环扣能够通过一段安全带与人员连接,所述安全绳带的外部靠近该环扣处固定连接有挡环,所述柱盒的内部位于安全绳带的上下侧均固定连接有隔板,上侧所述隔板位于卷簧的下方,下侧所述隔板位于防坠释放体的上方。
优选的,所述柱盒的底端转动连接有框形支座,所述框形支座的下方设置有基座,所述基座的顶端两侧均固定连接有螺柱,所述螺柱的上侧均贯穿框形支座的底框边并在框形支座的内部螺纹连接有螺母,所述基座的两侧均通过内六角螺栓连接有侧滑扣。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长江精工钢结构(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69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