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基于智能融合终端与共享储能系统的台区负载均衡控制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94329.7 | 申请日: | 2022-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2807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19 |
| 发明(设计)人: | 范元亮;李泽文;陈伟铭;陈金玉;吴涵;陈茂新;林力辉;吴灿雄;郭健翔;何华琴;黄钢水;蔡秀雯;黄兴华;李小娴;黄华生;林志源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安市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H02J3/26 | 分类号: | H02J3/26;H02J13/00;H02J3/32 |
| 代理公司: | 福州元创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5100 | 代理人: | 丘鸿超;蔡学俊 |
| 地址: | 350007 福***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基于 智能 融合 终端 共享 系统 负载 均衡 控制 方法 | ||
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智能融合终端与共享储能系统的台区负载均衡控制方法:步骤S1:按照一主多从模式并结合预设融合终端优先级,选定某一台区的融合终端作为主控融合终端并与其他台区的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步骤S2:判断各台区从融合终端问询主控融合终端是否通讯正常;步骤S3:判断是否有台区处于应急供电模式;步骤S4:主控融合终端获取互联互济台区信息,以均衡各台区负载率为目标,求解各台区所需转移功率;步骤S5:判断直流侧母线富余功率是否满足储能功率约束条件;步骤S6:主控融合终端向各台区PCS变流装置下发功率指令,并转发至各台区融合终端。实现共享储能系统参与台区配变负载率均衡,提高储能资源利用率,降低配变过重载运行损耗。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低压台区储能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基于智能融合终端与共享储能系统的台区负载均衡控制方法。
背景技术
随着新能源发电技术的迅速发展,低压配电台区作为配电网末端,需要消纳大量分布式电源接入带来的电能。另外,随着负荷快速增长,峰谷差不断加剧,台区过重载、低电压等问题逐渐显著。通过引入储能技术,能够支撑实现分布式电源高效消纳与台区负载均衡。但目前各台区独立配置的储能存在的资源利用率低、综合效益差、配电网主站无法区域控制等问题逐渐突出,共享储能系统的优化控制逐渐成为低压配电台区经济运行所要面对的重要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缺陷和不足,本发明提出一种基于智能融合终端与共享储能系统的台区负载均衡控制方法,以解决台区过重载运行损耗增加、独立储能无法跨台区治理台区过重载问题与消纳分布式电源电能的技术问题。
主要包括以下步骤:步骤S1:当基于融合终端的共享储能系统启动运行时,根据融合终端数量,按照一主多从模式并结合预设融合终端优先级,选定某一台区的融合终端作为主控融合终端并与其他台区的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步骤S2:判断各台区从融合终端问询主控融合终端是否通讯正常;步骤S3:判断是否有台区处于应急供电模式;步骤S4:主控融合终端获取互联互济台区信息,以均衡各台区负载率为目标,求解各台区所需转移功率;步骤S5:判断直流侧母线富余功率是否满足储能功率约束条件;步骤S6:主控融合终端向各台区PCS变流装置下发功率指令,并转发至各台区融合终端。
本发明通过主控融合终端统一计算各融合终端参与功率互联互济功率指令,综合考虑储能功率约束,实现共享储能系统参与台区配变负载率均衡,提高储能资源利用率,降低配变过重载运行损耗。
本发明具体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基于智能融合终端与共享储能系统的台区负载均衡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基于相互连接的多个共享储能系统构成的台区模型,所述共享储能系统由依次连接的融合终端、通信网关、储能通信中位机、储能PCS变流装置和储能BMS装置构成;
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S1:当所述共享储能系统启动运行时,根据融合终端数量,按照一主多从模式并结合预设融合终端优先级,选定某一台区的融合终端作为主控融合终端并与其他台区的融合终端建立通信连接;
步骤S2:判断各台区从融合终端问询主控融合终端是否通讯正常;
步骤S3:判断是否有台区处于应急供电模式;
步骤S4:主控融合终端获取互联互济台区信息,以均衡各台区负载率为目标,求解各台区所需转移功率;
步骤S5:判断直流侧母线富余功率是否满足储能功率约束条件;
步骤S6:主控融合终端向各台区储能PCS变流装置下发功率指令,并转发至各台区融合终端。
进一步地,步骤S2具体为: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安市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未经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电力科学研究院;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泉州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南安市供电公司;国网福建省电力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432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