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94094.1 | 申请日: | 2022-06-20 |
公开(公告)号: | CN114775408B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6 |
发明(设计)人: | 邵旭东;李盼盼;刘斌;陶振宇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E01D19/00 | 分类号: | E01D19/00;E01D2/04;E01D101/28 |
代理公司: | 长沙朕扬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3213 | 代理人: | 文立兴 |
地址: | 410000 湖*** | 国省代码: | 湖南;4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组合 体外 预应力 转向 结构 | ||
1.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转向装置(7),所述组合箱梁包括固接一体的箱型外壳(1)、钢内芯(2)和钢横隔板(3),所述转向装置(7)包括钢转向块(4),所述钢转向块(4)内设置有用于体外预应力束(10)穿过并实现转向的转向钢管(41),所述钢转向块(4)穿过所述钢横隔板(3)且与所述钢横隔板(3)固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转向块(4)包括固接一体形成框架的转向壁板(42)和加劲肋板(43),所述转向壁板(42)与所述加劲肋板(43)固接,所述加劲肋板(43)与所述转向钢管(41)固接,且所述加劲肋板(43)沿着所述转向钢管(41)的长度方向布设。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两侧所述转向壁板(42)和底部所述转向壁板(42)形成槽结构,所述加劲肋板(43)上设置有开口与所述槽结构开口同向的U形槽(431),所述U形槽(431)的朝向与所述体外预应力束(10)的转向力方向相反。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装置(7)还包括用于支撑、传递和分散体外预应力束(10)对钢转向块(4)的转向力作用的钢支撑组件(5),所述钢支撑组件(5)的一端与所述钢转向块(4)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钢内芯(2)固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组件(5)包括至少一个平钢板(51),所述平钢板(51)与所述体外预应力束(10)的转向力方向平行,所述平钢板(51)的一端与所述钢转向块(4)固接,另一端与所述钢内芯(2)的顶板或底板垂向固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组件(5)为一个平钢板(51),所述平钢板(51)穿过且固接在所述钢横隔板(3)上,所述钢转向块(4)的内侧固接在所述钢内芯(2)的侧板上,所述平钢板(51)的一端与所述钢转向块(4)的外侧固接。
7.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支撑组件(5)为两个平行设置的平钢板(51),所述平钢板(51)穿过且固接在所述钢横隔板(3)上,其中一平钢板(51)的一端与所述钢转向块(4)的内侧固接,另一平钢板(51)的一端与所述钢转向块(4)的外侧固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横隔板(3)采用带内孔的“回”型结构,所述钢横隔板(3)上的内孔边缘固接有平钢板支撑板(31),所述平钢板支撑板(31)与所述钢横隔板(3)垂向设置,所述钢转向块(4)的两侧均固接有两个平行设置的平钢板(51),一侧的平钢板(51)连接至所述钢内芯(2),另一侧的平钢板(51)连接至所述平钢板支撑板(31)。
9.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转向钢管(41)的转向端为弧形转向结构,且所述转向钢管(41)的两端呈向外扩大的喇叭形状。
10.根据权利要求1-8任一所述的组合箱梁体外预应力束转向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钢转向块(4)、钢支撑组件(5)、钢内芯(2)和钢横隔板(3)采用耐候钢材,所述箱型外壳(1)和钢内芯(2)通过剪力连接件(6)组合形成,所述箱型外壳(1)采用超高性能混凝土成形,所述超高性能混凝土为抗压强度不低于100MPa的活性粉末混凝土、超高性能纤维增强混凝土或密实配筋水泥基复合材料。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南大学,未经湖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4094.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镜片厚度检测仪
- 下一篇:一种便携式相对重力仪的恒温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