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3D显示装置及其驱动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92340.X | 申请日: | 2022-06-17 |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671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30 |
| 发明(设计)人: | 林剑涛;刘耀;李宗祥;王进;石常洪;刘祖文;林琳琳;黄雅雯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G02B30/26 | 分类号: | G02B30/26;G02B27/10 |
| 代理公司: | 北京柏杉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413 | 代理人: | 何家鹏;丁芸 |
| 地址: | 350300 福建省***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显示装置 及其 驱动 方法 | ||
1.一种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
光机系统,所述光机系统配置为发出带有图像信息的光束;
光纤环形器,所述光纤环形器包括第一端口、第二端口和第三端口,所述光纤环形器配置为由所述第一端口至所述第二端口的方向为导通状态,由所述第二端口至所述第一端口的方向为不导通状态;所述光纤环形器还配置为由所述第二端口至所述第三端口的方向为导通状态,由所述第三端口至所述第二端口的方向为不导通状态;
传输模组,所述传输模组包括第一光纤、第二光纤以及第三光纤,所述第一光纤的一端与所述光机系统连接,另一端与所述第一端口连接,所述第一光纤配置为将所述光束传递至所述第一端口;
所述第二光纤与所述第二端口连接,所述第二光纤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一端口的光束;
所述第三光纤与所述第三端口连接;
调制单元,所述调制单元配置为将所述第二光纤中的所述光束依次筛选为多种表征单色图像信息的单色光,并将所述单色光反射至所述第二端口中,所述第三光纤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二端口的多种所述单色光;以及
视角调控器件,所述视角调控器件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光纤的多种所述单色光,并分别将每种所述单色光形成多视角的单色图像。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以三帧为一个筛选周期;
显示第一帧所述光束时,所述调制单元配置为将所述光束筛选为表征第一颜色图像信息的第一颜色光,并将所述第一颜色光反射至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视角调控器件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光纤的所述第一颜色光,并形成多视角的第一颜色图像;
显示第二帧所述光束时,所述调制单元配置为将所述光束筛选为表征第二颜色图像信息的第二颜色光,并将所述第二颜色光反射至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视角调控器件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光纤的所述第二颜色光,并形成多视角的第二颜色图像;
显示第三帧所述光束时,所述调制单元配置为将所述光束筛选为表征第三颜色图像信息的第三颜色光,并将所述第三颜色光反射至所述第二端口;
所述视角调控器件配置为接收来自所述第三光纤的所述第三颜色光,并形成多视角的第三颜色图像。
3.根据权利要求1或2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调制单元包括设置在所述第二光纤内的光纤光栅、与所述光纤光栅连接的压电陶瓷以及与所述压电陶瓷连接的控制单元,所述控制单元配置为向所述压电陶瓷提供电驱信号,所述压电陶瓷配置为接收所述电驱信号并产生机械形变,以改变所述光纤光栅的栅距。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机系统与所述第一光纤之间的光纤准直器。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3D显示装置还包括设置在所述光纤准直器与所述第一光纤之间的光学隔离器,所述光学隔离器配置为隔离来自所述传输模组的反射光。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机系统包括图像生成单元,所述图像生成单元包括液晶显示屏、有机发光二级管显示屏、Micro LED显示屏或激光显示器中的一种。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束的帧率大于等于120帧每秒。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视角调控器件包括衬底基板以及阵列排布在所述衬底基板上的多个微透镜,所述多个微透镜的拱高不完全相同。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微透镜包括球形微透镜或柱形微透镜中的至少一种。
10.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3D显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光纤、所述第二光纤以及所述第三光纤为单模光纤。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福州京东方光电科技有限公司;京东方科技集团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92340.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