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包含沙棘叶纳米超细粉的美白抗敏除皱化妆品组合物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88744.1 | 申请日: | 2022-06-17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17163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9-22 |
发明(设计)人: | 何蓉蓉;梁磊;李怡芳;孙万阳;段文君;欧阳淑桦;吴燕萍;栗原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暨南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K8/9789 | 分类号: | A61K8/9789;A61K8/92;A61Q19/02;A61Q19/08 |
代理公司: | 北京中和立达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56 | 代理人: | 郑茹 |
地址: | 510632 广东省广州市***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包含 沙棘 纳米 超细粉 美白抗敏 化妆品 组合 | ||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沙棘叶纳米超细粉的美白抗敏除皱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本发明通过将特定比例的沙棘叶纳米超细粉与薄荷叶油组合,能够起到美白抗敏除皱等多重作用,并且通过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一定量的薄荷叶油能够显著增强沙棘叶纳米超细粉的上述功效以及促进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吸收。实验结果表明,本发明化妆品组合物具有协同增效的全效美白、抗敏、除皱等功效,将其应用到化妆品中,能够促进皮肤细胞新陈代谢,抑制并消除色素沉着,抵御紫外线、高能可见光和红外线,清除自由基,能够有效缓解并全面改善肤色粗糙、暗黄以及晒斑等多种皮肤问题,使皮肤皱纹减少以及更加紧致,并且具有出色的使用感受。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化妆品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包含沙棘叶纳米超细粉的美白抗敏除皱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
背景技术
沙棘(Hippophae rhamnoides Linn.)是胡颓子科沙棘属落叶性灌木或小乔木,广泛分布于欧亚大陆温带和亚热带高山地区。我国拥有最大的沙棘种植面积,占世界沙棘林地的90%以上。我国沙棘的食用和药用历史悠久,近年来大量科学研究就沙棘果、沙棘籽、沙棘枝和沙棘叶的营养价值和药理作用进行了探索,并通过现代分析技术鉴定了多种活性物质成分。
研究表明,沙棘叶的抗氧化作用对于机体内源性衰老和外源性老化具有潜在的减缓作用,对与复杂外界环境直接接触的皮肤来说尤为重要。沙棘叶提取物可用于制作面膜、保湿乳、护手霜等护肤品,通过平衡肌肤的氧化还原状态来达到延缓皮肤衰老的目的。此外,沙棘叶还能抑制黑色素细胞的增殖,控制皮肤黑色素的合成与分泌,具有潜在美白作用。沙棘叶的抗炎作用暗示其可用于制备敏感肌适用的日化用品,可以缓和皮肤局部的炎症状态,降低皮肤发红肿胀和瘙痒发热的频率和程度,同时对青春痘和鳞屑样皮肤等慢性炎症相关的皮肤问题也有辅助的改善作用。重要的是,沙棘叶成本低,可减少消费者的经济负担,且无毒副作用和皮肤刺激性,这使得其在日化领域具有广阔的应用空间和市场前景(例如,参见,闫昌誉等,“沙棘叶的研究进展与产业化应用”,今日药学,2021年7月第31卷第7期,第481页-第492页)。
但是,沙棘叶提取物的制备通常会使用多种有机溶剂,这可能会对环境造成影响,也可能会将某些有害物质引入沙棘叶提取物中,进而对使用者的身体健康造成潜在影响。并且,由于皮肤的屏障作用,使得将沙棘叶提取物添加到化妆品中普遍存在活性成分吸收不佳的问题。上述问题都限制了沙棘叶在日化领域的开发和利用。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是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提供了一种包含沙棘叶纳米超细粉的美白抗敏除皱化妆品组合物及其制备方法和用途,所述组合物中含有特定比例的沙棘叶纳米超细粉与薄荷叶油的组合,能够起到美白抗敏除皱等多重作用,并且通过在所述组合物中添加一定量的薄荷叶油能够显著增强沙棘叶纳米超细粉的上述功效以及促进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吸收。本发明克服了使用沙棘叶提取物可能存在的潜在风险以及外用效果不佳的问题。
具体地,通过以下几个方面的技术方案实现了本发明:
在第一个方面中,本发明提供了一种美白抗敏除皱化妆品组合物,所述组合物包含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和薄荷叶油,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和所述薄荷叶油的重量比为(1-20):(20-1),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分的D50小于0.3μm。
其中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粉是具有美白抗敏除皱功效的主要活性成分,所述薄荷叶油是用于增强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粉的上述功效以及促进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吸收的辅助成分。
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化妆品组合物中,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和所述薄荷叶油的重量比为(1-10):(10-1)。
作为可选的方式,在上述化妆品组合物中,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和所述薄荷叶油的重量比为(1-5):(5-1)。
优选地,所述沙棘叶纳米超细粉和所述薄荷叶油的重量比为1:5、1:4、1:3、1:2、1:1、2:1、3:1、4:1或5:1。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暨南大学,未经暨南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8744.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