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电力信息集控防误装置及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7848.0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8537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0 |
发明(设计)人: | 钱昊泽;曾建生;高师;张雨卿;张亮;赵智龙;邸蕴鹏;赵鹏飞;于民柱;翟宁 | 申请(专利权)人: | 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J13/00 | 分类号: | H02J13/00;H04L67/12 |
代理公司: | 石家庄新世纪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13100 | 代理人: | 呼春辉 |
地址: | 050000 河*** | 国省代码: | 河北;1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力 信息 集控防误 装置 方法 | ||
本发明公开了电力信息集控防误装置及方法,涉及电力信息管理技术领域;装置包括集控防误服务器、集控防误工作站、隔离装置、设备管理服务器、集中监控服务器、站端监控服务器和站端五防服务器,方法包括站端五防服务器获得新建操作任务并发往集控防误服务器,集控防误服务器逻辑校核通过后将操作票发往集中监控服务器,集中监控服务器校核通过后将操作票返回至集控防误服务器,集控防误服务器将操作票发往设备管理服务器,设备管理服务器审核、关联调令后将操作票发往集控防误服务器;其通过集控防误服务器、集控防误工作站、隔离装置、设备管理服务器、站端监控服务器、站端五防服务器和集中监控服务器等,实现PMS系统与五防系统互通。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电力信息管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电力信息集控防误装置及方法。
背景技术
检索式为TACD_ALL:(服务器AND设备AND管理AND站端监控AND五防),获得较为接近的现有技术方案如下。
授权公告号为CN 105373024 B,名称为一种变电站监控系统遥控防误机制。该机制有效提高了变电站系统中遥控环节的可靠性,同时提升遥控过程的安全性。该防误机制由发送表检查机制和遥控令牌机制构成,分别从检查和执行权两方面保证遥控事项的正确性,该机制的实现不需要修改任何规约和系统结构,因此,在保证遥控安全的同时不会对系统安全造成任何影响。
申请公布号为CN 111934429 A,名称为调控主站调用站端顺序控制方法。该方法在站端配置一键顺控功能的基础上,对调度控制系统基础平台进行升级改造后部署调用功能,构建由主站端调用站端操作序列、站端后台负责执行和反馈的操作架构。本发明互联贯通了调度主站和站端系统多个技术环节,实现了调度、运检两大专业联合管控、一体化作业,进一步明确了不同体系间安全职责界限,大幅提升了电网倒闸操作效能和智能水平。
申请公布号为CN 112698127 A,名称为基于网络化五防系统的变电站防误闭锁设备在线监测系统。管控平台包括省公司管控平台、地州公司运维中心和变电站或开闭所工作站;以网络五防系统网络架构为基础,实现各站端防误系统与运维中心网络防误主站系统互通;以互联网、智能芯和物联技术实现防误设备的自动识别和数据贯通以及核心部件全面状态感知,实现工况实时监测、操作统计分析和台账统计;以统一规约进行信息的上传下达,实现业务逻辑智能整合与关联应用,大数据的抓取与智能分析;构建一个集基于操作的集控防误、基于安全的工况在线监测、资产全寿命管理的新一代智能防误闭锁综合管控系统,实现变电运维操作、安全管理的高度智能化、信息化、平台化。
结合上述三篇专利文献和现有的技术方案,发明人分析发现在现有技术方案中存在如下技术问题。
近年来,电力系统正在推行变电站“无人值班”或“少人值班”的运行方式,由于各变电站的电气接线和设备不同,运维人员面临着设备种类多,数量大,对现场设备的实际运行状态不熟悉等情况,因此更容易发生误操作,PMS系统与五防系统不互通、业务数据不能相互交互;因此,需要一种新型集控型微机防误闭锁系统,通过局域网络接口,实现集中统一控制的功能,并且可以与PMS系统接口,实现数据交互功能。
现有技术问题及思考:
如何解决PMS系统与五防系统不互通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电力信息集控防误装置及方法,解决PMS系统与五防系统不互通的技术问题。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未经国网河北省电力有限公司超高压分公司;国家电网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848.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设备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介质、信息复制装置和信息复制方法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装置、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再现方法、信息记录程序、信息再现程序、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记录设备、信息重放设备、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以及信息记录介质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重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以及信息重放设备
- 信息存储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回放方法、信息记录设备和信息回放设备
- 信息记录介质、信息记录方法、信息记录装置、信息再现方法和信息再现装置
- 信息终端,信息终端的信息呈现方法和信息呈现程序
- 信息创建、信息发送方法及信息创建、信息发送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