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于低温环境的堆肥方法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87372.0 | 申请日: | 2022-06-16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0081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金鹏康;袁明才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智同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C05G3/80 | 分类号: | C05G3/80;C05F17/20;C05F17/60;C05F17/70 |
| 代理公司: | 北京开阳星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710 | 代理人: | 董亚男 |
| 地址: | 710119 陕西省西安***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于 低温 环境 堆肥 方法 | ||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涉及一种适于低温环境的堆肥方法。本发明中的低温环境为环境的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0℃,堆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将堆肥物料混匀,调节堆肥物料的碳氮比至18:1~22:1,混匀后堆肥物料的含水率大于60%;向堆肥物料中加入沸石,混匀,调节堆肥物料的含水率至50%~60%;加入密闭式好氧堆肥装置的发酵仓内,静置;堆肥物料自行升温进行堆肥化处理,堆肥物料完全腐熟后出料。本发明实施的堆肥方法具有脱水速度快、升温效果好、运行成本低、现有工艺改造小、堆肥周期短、产品肥效高的优势,适合在我国北方的寒冷地区及严寒地区的堆肥厂推广应用。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环境保护领域,具体讲,涉及一种适于低温环境的堆肥方法。
背景技术
解决农村生活垃圾处理处置及农村畜禽粪便治理的问题,实现农村固体废弃物的资源化利用,改善居民生活环境和自然环境,已成为各地农村的工作重点之一。好氧堆肥是利用有机固体废弃物(城市垃圾、城市污泥、禽畜粪便、食品垃圾等)中的好氧菌进行高温发酵,堆肥温度在50℃以上维持至少5天以上,高温杀灭病原菌、寄生虫卵、杂草种子,使有机物得到降解并最终转化为稳定的腐殖质的过程。堆肥与其他处理方法如填埋、焚烧相比,具有建设投资少、运行费用低、无二次污染等优点,而且发酵后产品可作为肥料施用农田,适合于我国农业大国的国情。但是秋冬季,尤其在我国北方的低温地区,环境温度极低,普遍在零下15℃,局部地区甚至低于零下30℃。由于堆体中的微生物大多数为中温菌,低温导致堆体微生物数量和活性都受到很大抑制,很多微生物处于半休眠或完全休眠状态。因此,在北方的冬季堆肥难以顺利进行。此外,由于农业废弃物普遍含水率较高,堆体无法升温含水率无法依靠蒸发调节,未发酵稳定的有机物由于低温及高含水率导致厌氧从而产生恶臭,并腐烂变质,不仅无法实现农业有机废弃物的无害化资源化,反而给堆肥厂及周围地区带来环境污染问题。
针对农业废弃物含水率高,冬季升温困难的问题,现有技术主要是增大秸秆锯末等干物料比重调节含水率,以期降低含水率从而启动堆肥反应进而开始升温,但却忽略了秸秆锯末等物料本身含碳量高的特点,占比加大会导致物料碳氮比失衡,抑制微生物生长。采用物理加热,但成本过高且操作困难。
发明内容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低温环境的堆肥方法。
本发明提供了一种适于低温环境的堆肥方法,低温环境为环境的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0℃,堆肥方法至少包括以下步骤:
S1、将堆肥物料混匀,调节堆肥物料的碳氮比至18:1~22:1、优选为20:1,混匀后堆肥物料的含水率大于60%;
S2、向混匀后堆肥物料中加入沸石,混匀,调节混匀后堆肥物料的含水率至50%~60%,加入密闭式好氧堆肥装置的发酵仓内,静置;
S3、在密闭式好氧堆肥装置的发酵仓内进行发酵,同时进行循环间歇式通风和翻堆,完全腐熟后出料。
可选的,低温环境为环境的平均气温低于或等于-15℃,优选低于或等于-20℃。
可选的,堆肥物料包括果蔬垃圾、秸秆树枝和畜禽粪便,果蔬垃圾包括田园尾菜、腐烂果蔬;
优选的,堆肥物料的组成为:树枝和/或秸秆15%~20%,果蔬垃圾50%~ 55%,畜禽粪便25~35%;
更优选的:树枝和/或秸秆15%~20%,果蔬垃圾50%~55%,畜禽粪便 30%。
可选的,将非树枝类的堆肥物料粉碎至粒径为0.5~1.5cm,树枝类的堆肥物料粉碎至2~5mm。
可选的,在S1中,混匀后堆肥物料的含水率为61%~90%,优选65%~ 85%。
可选的,沸石为普通沸石;粒径为1~2cm。
可选的,沸石投加量与堆肥物料的重量比为0.5~3:10,优选1~2:10。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智同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未经西安智同天地环境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7372.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