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基于模型修正的固定翼无人机姿态自适应控制方法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5045.1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97854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23 |
发明(设计)人: | 张婧;刘洋;盖文东;张桂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G05D1/08 | 分类号: | G05D1/08 |
代理公司: | 青岛智地领创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7252 | 代理人: | 种艳丽 |
地址: | 26659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模型 修正 固定 无人机 姿态 自适应 控制 方法 | ||
1.一种基于模型修正的固定翼无人机姿态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包括以下步骤:
步骤1:同时考虑模型不确定性与未知外部干扰,构建固定翼无人机姿态非线性模型,利用参考模型与无人机姿态非线性模型的输出信息,设计一个修正项,对参考模型进行修正;
步骤2:将无人机期望姿态角信息、参考模型与无人机姿态非线性模型的输出信息,作为径向基函数神经网络输入,得到模型不确定性逼近值;
步骤3:基于步骤2得到的模型不确定性逼近值,利用无人机姿态非线性模型的输出信息与控制输入信息,设计扩张状态观测器,并得到干扰估计值;
步骤4:基于步骤2与步骤3得到的模型不确定性逼近值和干扰估计值,设计无人机姿态控制器和神经网络自适应律。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基于模型修正的固定翼无人机姿态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1中,考虑模型不确定性和未知外部干扰,固定翼无人机姿态非线性模型如公式(1)所示:
式中,X=[γ θ ψ]T为姿态角向量,其中γ、θ、ψ分别为无人机的滚转角、俯仰角和偏航角,fX为模型中已知部分,ΔfX为模型不确定性,u为控制输入,d为未知外部干扰,gX为控制输入增益矩阵,其表达式为:
式中,Q为自由流的动压,S为无人机机翼面积,L为机翼翼展,bA为机翼平均气动弦长,Ix、Iy、Iz为转动惯量,Ixy为惯性积,为副翼舵面效率,为方向舵舵面效率,为升降舵舵面效率;
考虑式(1)中无人机姿态非线性模型,定义跟踪误差:
式中,为姿态角向量与参考模型输出向量之间的误差,为期望姿态角向量与参考模型输出向量之间的误差;Xd为期望姿态角向量,X为姿态角向量,Xr为参考模型的输出向量;
设计如下参考模型:
式中,λ>0,λ为设计参数;
由式(3)和式(4)中的跟踪误差及其导数,得到误差函数:
式中,分别为跟踪误差的导数;ξ、ξrd分别为跟踪误差的误差函数;据误差函数ξ设计一个修正项aξ,对式(5)所示的参考模型进行修正,修正后的参考模型为:
式中,a>0,a为设计参数;当控制输入饱和发生时,无法满足实际的控制输入需求,导致跟踪误差变大,此时,修正项aξ也随之增大,对参考模型进行调节,使参考模型输出Xr发生变化,减小与姿态角向量X之间的误差,所需控制输入也随之减小,能满足实际控制输入需求,使无人机退出饱和区;从式(8)中可看出,当跟踪误差消失时,则误差函数ξ也随之消失,修正的参考模型(8)将变为最初形式(5),因此,无人机不仅渐进跟踪修改后的参考模型,而且渐进跟踪原参考模型。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基于模型修正的固定翼无人机姿态自适应控制方法,其特征在于:在步骤2中,针对无人机姿态非线性模型中的不确定性ΔfX,设计使用RBF神经网络进行逼近,RBF神经网络算法为:
ΔfX=W*Th(Γ)+ε (10);
式中,hj为隐含层jth个神经元的输出,exp表示以e为底数括号内为指数的对数,Γ=[Γ1,…,Γn]T为网络的输入向量,cj=[cj1,…,cjn]为网络jth个神经元高斯基函数的中心矢量,bj为jth个神经元高斯基函数的宽度;W*为神经网络理想权值,h=[h1(Γ),…,hm(Γ)]T为神经网络隐含层输出,ε为逼近误差;
选取输入为神经网络输出为:
式中,为神经网络估计权值;即为不确定性ΔfX的逼近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科技大学,未经山东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5045.1/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