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无线激光传能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81380.4 | 申请日: | 2022-06-16 |
公开(公告)号: | CN114938082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8-23 |
发明(设计)人: | 曹阳;邢雯珺;包朝园;彭小峰;张祖鹏;秦怀军;李文庆;黄杰;杨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重庆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H02J50/30 | 分类号: | H02J50/30;H02J50/80;H02J50/90;H02J7/00;H02J7/35;B60L53/10 |
代理公司: | 成都东唐智宏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61 | 代理人: | 晏辉 |
地址: | 400054 *** | 国省代码: | 重庆;50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无线 激光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无线激光传能系统,涉及无人机技术领域。本发明所述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将激光器的激光对准接收模块进行发射;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发射模块发出的激光后,将光能转换为恒流恒压的电能;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对接收模块的信息进行检测,并将信息向外部进行输送;所述发射模块由激光器、激光发射装置和发射云台组成;所述激光器用于进行电光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激光输送到激光发射装置的内部。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的改进,使得系统在进行使用时具有方向性强、能量集中的优势,可以在空间场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实现较远距离的供电。
技术领域
本发明属于无人机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无线激光传能系统。
背景技术
无人机在各领域拥有广泛的应用,其中小型无人机多采用电池驱动,然而蓄电池的能量密度远低于燃油,电动无人机的航程和滞空时间严重受阻;为了解决无人机续航能力的限制问题,远距离传能技术应运而生;
传统的接触式供电方式通过金属导线进行电能的传输,但该模式移动灵活性差,应用场景受限且存在较高的安全隐患;因此,无线电能传输技术受到了越来越多的关注,常见的有电磁感应式、电磁共振式和激光式。电磁感应式功率可达到较高功率,但收发线圈需精确对准,电磁共振式移动性好,但传输功率较低;为此,我们设计了一种无线激光传能系统。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无线激光传能系统,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发明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实现的:
本发明为一种无线激光传能系统,所述系统包括发射模块、接收模块和数据传输模块;
所述发射模块用于将激光器的激光对准接收模块进行发射;
所述接收模块用于接收到发射模块发出的激光后,将光能转换为恒流恒压的电能;
所述数据传输模块用于对接收模块的信息进行检测,并将信息向外部进行输送。
进一步地,所述发射模块由激光器、激光发射装置和发射云台组成;
所述激光器用于进行电光转换,并将转换后的激光输送到激光发射装置的内部;
所述激光发射装置用于对激光器输送的激光进行对准发射;
所述发射云台用于对激光发射装置内部的激光进行整形、集中并输送进入到激光发射装置内部。
进一步地,所述激光器为光纤耦合输出的半导体激光器。
进一步地,所述接收模块的内部设置有光电转换模块和恒流恒压储能模块;
所述光电转换模块用于接收到发射模块发出的激光后,将光能转换为恒流恒压的电能;
所述恒流恒压储能模块用于对光电转换模块转换后的恒流恒压的电能进行储存。
进一步地,所述数据传输模块选用ESP8266模块。
进一步地,还包括电池监测模块,用于对电池的信息进行实时检测。
本发明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发明通过一系列的改进,使得系统在进行使用时具有方向性强、能量集中的优势,可以在空间场用较小的发射功率实现较远距离的供电。
附图说明
为了更清楚地说明本发明实施例的技术方案,下面将对实施例描述所需要使用的附图作简单地介绍,显而易见地,下面描述中的附图仅仅是本发明的一些实施例,对于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来讲,在不付出创造性劳动的前提下,还可以根据这些附图获得其他的附图。
图1为本发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重庆理工大学,未经重庆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81380.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生物质脱氧脱水的技术
- 下一篇:一种智能机械自动化机床的可自动清理工作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