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用于烟气治理的供氨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8882.1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06986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王慧敏;刘科;吴飞;李金虎;谷化强;沈浩 | 申请(专利权)人: | 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86 | 分类号: | B01D53/86;B01D53/76;B01J4/00 |
代理公司: | 深圳市恒程创新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542 | 代理人: | 王韬 |
地址: | 518000 广东省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烟气 治理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一种用于烟气治理的供氨系统,其中,用于烟气治理的供氨系统包括:氨气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氨气输出,所述氨气调节装置的进口端用于连接氨气源;氨气喷枪,用于输出氨气,所述氨气喷枪的进口端与所述氨气调节装置的出口端连接;运输管道,用于运输烟气,所述运输管道的一端用于连接烟气源,所述氨气喷枪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运输管道内;氨气混合装置,用于将烟气和氨气混合,所述氨气混合装置的进口端与所述运输管道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氨气混合装置的出口端用于连接脱硝反应器。本发明的技术方案可以提高供氨效率,同时确保供氨过程中的安全性。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烟气治理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烟气治理的供氨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的发展,环保要求也越来越高,而氮氧化物(NOx)是造成大气污染的主要污染源之一,需要严格控制氮氧化物排放浓度,因此,在烟气治理过程中,需要对烟气进行脱硝,以降低烟气中氮氧化物的浓度。
目前烟气治理的脱硝反应工艺一般采用氨气作为选择性催化还原(SCR)的还原剂。氨气与烟气的混合直接决定了反应效果,目前一般采用氨气混合稀释风来与烟气混合,以确保氨气供应的安全性同时使氨气混合均匀;但氨气混合稀释风的过程中,一方面,需要耗费一定的时间,导致供氨效率降低,从而降低了烟气治理的效率,另一方面,会导致供氨系统混入部分空气,减弱了整个烟气治理系统的密闭性,不利于烟气治理系统的高效运行。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主要目的是提出一种用于烟气治理的供氨系统,旨在提高供氨效率,同时确保供氨过程中的安全性。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提出的用于烟气治理的供氨系统,包括:
氨气调节装置,用于控制氨气输出,所述氨气调节装置的进口端用于连接氨气源;
氨气喷枪,用于输出氨气,所述氨气喷枪的进口端与所述氨气调节装置的出口端连接;
运输管道,用于运输烟气,所述运输管道的一端用于连接烟气源,所述氨气喷枪的出口端设置于所述运输管道内;
氨气混合装置,用于将烟气和氨气混合,所述氨气混合装置的进口端与所述运输管道的出口端连接,所述氨气混合装置的出口端用于连接脱硝反应器。
可选地,所述氨气混合装置包括混合管道、第一导流件以及第二导流件,所述混合管道的一端与所述运输管道连接,所述混合管道的另一端用于连接脱硝反应器,所述第一导流件和所述第二导流件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混合管道内。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件包括第一横梁、第一竖柱、第一导流板以及第二导流板,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竖柱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混合管道内,所述第一横梁位于所述第一竖柱的中部,所述混合管道具有相对的左部和右部,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上方,且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混合管道的右部,引导烟气往所述混合管道的左部流动,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横梁的下方,且所述第一导流板位于所述混合管道的左部,引导烟气往所述混合管道的右部流动;所述第二导流件包括第二横梁、第二竖柱、第三导流板以及第四导流板,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二竖柱沿烟气的流动方向依次设置于所述混合管道内,所述第二横梁位于所述第二竖柱的中部,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上方,且所述第三导流板位于所述混合管道的左部,引导烟气往所述混合管道的右部流动,所述第四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横梁的下方,且所述第四导流板位于所述混合管道的右部,引导烟气往所述混合管道的左部流动。
可选地,所述第一导流件还包括有第一连接板,所述第一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一横梁和所述第一竖柱连接,所述第一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二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一连接板的下方;所述第二导流件还包括有第二连接板,所述第二连接板分别与所述第二横梁和所述第二竖柱连接,所述第三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上方,所述第四导流板设置于所述第二连接板的下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深圳市凯盛科技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888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后浇带施工工艺和地下室疏水泄压结构
- 下一篇:一种菊花与白芷混合栽培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