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及锅炉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8813.0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5014560A | 公开(公告)日: | 2022-09-06 |
发明(设计)人: | 李广顺;陈咏康;董灿彬;詹潮炬;张海安;刘军华;曾维乐;张清健;熊红伟;曾赟;张勃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润电力(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润碳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1K7/02 | 分类号: | G01K7/02;G01K1/143;F22G5/00 |
代理公司: | 北京品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11332 | 代理人: | 潘登 |
地址: | 516600 广东省汕***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锅炉 炉管 热电偶 | ||
本发明涉及锅炉测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及锅炉。该锅炉炉管的热电偶主要包括集热块、第一固定块、第二固定块以及温度元件。其中,集热块沿第一方向固定在锅炉炉管的外壁上,第一固定块沿第二方向设置在锅炉炉管的外壁上,且第一固定块与集热块间隔第一预设距离,第二固定块沿第三方向设置在锅炉炉管的外壁上,且第二固定块与第一固定块间隔第二预设距离;第一方向与第三方向相反,第二方向同时垂直于第一方向和第三方向。温度元件穿过集热块、第一固定块以及第二固定块,温度元件被配置为测量锅炉炉管的外壁温度。该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结构简单、能够提高热电偶与炉管连接的稳定性,延长热电偶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锅炉测温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及锅炉。
背景技术
过热器是锅炉中工质温度较高的领部件,过热蒸汽的吸热能力差,对锅炉炉管的冷却能力较低,而过热器又直接布置在水平烟道的前端,直接接受炉膛出口高温烟气流的对流冲刷,这样使得过热器成为锅炉受热面中工作条件恶化的部件。因此从运行角度来防止过热器管壁超温过热,保证锅炉炉管的温度长期安全工作在所允许的温度值范围内是锅炉机组运行中必须考虑的重要问题。因此,通过监控壁温是监控过热器温度的唯一手段,根据温度控制过热器是否超温是锅炉燃烧最重要的环节。
在现有技术中,很多电厂的壁温安装是通过在过热器管壁上焊接集热块,温度元件安装紧固之后,集热块上部五十厘米左右直接用铁丝与炉管进行绑扎固定,但锅炉内部环境温度高,铁丝几个月就可能高温腐蚀脱落,或者平时检修锅炉时人为碰到也会脱落,严重影响对壁温的监视。
因此,亟需设计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及锅炉来解决现有技术中热电偶固定不稳定、易脱落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发明的第一目的在于提出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该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结构简单、易于装配,能够提高热电偶与炉管连接的稳定性和可靠性,延长热电偶的使用寿命,节约成本。
为达此目的,本发明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本发明提供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所述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用于检测锅炉炉管的外壁温度,包括:
集热块,所述集热块沿第一方向固定在所述锅炉炉管的外壁上;
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沿第二方向设置在所述锅炉炉管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一固定块与所述集热块间隔第一预设距离;
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沿第三方向设置在所述锅炉炉管的外壁上,且所述第二固定块与所述第一固定块间隔第二预设距离;所述第一方向与所述第三方向相反,所述第二方向同时垂直于所述第一方向和所述第三方向;
温度元件,所述温度元件穿过所述集热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以及所述第二固定块,所述温度元件被配置为测量所述锅炉炉管的外壁温度。
作为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第一预设距离等于所述第二预设距离。
作为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热块包括导热块,所述导热块上设置有第一凹槽,所述温度元件部分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中。
作为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热块包括压块,所述压块上设置有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与所述第一凹槽正对设置,所述温度元件能够嵌设在所述第一凹槽和所述第二凹槽中。
作为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热块包括销钉,所述销钉穿过所述导热块与所述压块连接。
作为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热块包括固定件,所述固定件与所述压块连接,所述固定件能够将所述压块压紧所述温度元件。
作为一种锅炉炉管的热电偶的可选技术方案,所述集热块包括连接座,所述连接座固定设置在所述导热块上,所述固定件部分穿过所述连接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润电力(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润碳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华润电力(深圳)有限公司;广东润碳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881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