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空调系统的新风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在审
| 申请号: | 202210674797.8 | 申请日: | 2022-06-15 |
| 公开(公告)号: | CN11516436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0-11 |
| 发明(设计)人: | 马伟;张彦忠;尹亮华;卢进红 | 申请(专利权)人: | 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 |
| 主分类号: | F24F11/74 | 分类号: | F24F11/74;F24F11/64;F24F1/0035;F24F11/89 |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刘丹;刘芳 |
| 地址: | 518043 广东省深圳市福田区香蜜湖街道香***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 摘要: | |||
| 搜索关键词: | 空调 系统 风量 控制 方法 装置 | ||
本申请提供空调系统的新风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该控制方法中,获取室外新风参数值,根据室外新风参数值确定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其中,若在制冷场景下,室外新风参数值越大,则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越大,若在制热场景下,室外新风参数值越小,则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越大,然后获取室内空气成分浓度,根据室内空气成分浓度和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本申请提供的控制方法,基于逐时室外新风参数值的大小,设定不同的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控制空调系统工作在不同的新风工作模式下,进而控制不同时段的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可以在满足室内空气成分浓度要求的同时,降低空调系统的输入新风负荷和空调系统能耗。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建筑空调新风控制技术领域,尤其涉及空调系统的新风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
背景技术
空调系统的新风量是指空调系统每小时从室外送入室内的新鲜空气的体积。空调系统可以对新风量进行控制,以使得室内空气质量(例如二氧化碳(carbon dioxide,CO2)浓度或甲醛浓度或细颗粒物(fine particulate matter,PM2.5)或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total volatile organic compounds,TVOC)浓度等)满足要求。
空调系统控制新风量的一种方法如下:获取室内CO2浓度与固定设定值的偏差,基于该偏差来控制新风量的大小。
然而,空调系统使用上述方法进行新风量的控制时,空调系统的新风负荷较大。因此,如何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要求的同时,降低空调系统的新风负荷成为亟待解决的技术问题。
发明内容
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新风量的控制方法及装置,可以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要求的同时,降低空调系统的新风负荷。
第一方面,本申请提供一种空调系统的新风量的控制方法,应用于制冷场景下,所述方法包括:获取室外新风参数值,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包括室外空气的焓值、温度和湿度中的任意一个;根据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其中,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越大,则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越大;获取室内空气成分浓度,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包括二氧化碳浓度、甲醛浓度、细颗粒物和总挥发性有机化合物浓度中的任意一个或多个;根据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和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控制所述空调系统的新风量,其中,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越大,则所述新风量越小。
该方面中,基于逐时室外新风参数值的大小,设定不同的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根据室内空气成分浓度和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来控制空调系统的新风量,使得新风量在室外新风参数值低时多进,在室外新风参数值高时少进,进而在保证室内空气质量满足要求的同时,降低空调系统的新风冷负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确定所述空调系统的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包括:根据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和室外新风参数阈值确定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其中,若所述室外新风参数阈值大于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且所述室外新风参数阈值与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之间的差值越小,则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取值越大。
该实现方式中,根据室外新风参数值和室外新风参数阈值来确定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的取值越大,说明室外新风参数值越高,可以相对少进点新风量,进而降低空调系统的新风冷负荷。
结合第一方面,在一种可能的实现方式中,所述根据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和室外新风参数阈值确定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包括:所述室外新风参数阈值大于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且所述室外新风参数阈值与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的差值大于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为第一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所述室外新风参数阈值大于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且所述室外新风参数阈值与所述室外新风参数值的差值小于或等于所述差值阈值时,确定所述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为第二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所述第二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大于所述第一室内空气成分浓度阈值。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未经华为数字能源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4797.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