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初雨收集排放系统在审
申请号: | 202210672089.0 | 申请日: | 2022-06-14 |
公开(公告)号: | CN115467389A | 公开(公告)日: | 2022-12-13 |
发明(设计)人: | 刘元基;罗兆龙;冼彩红;林国清;李俊奇;马永福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3B3/02 | 分类号: | E03B3/02;E03F5/10;E03F5/20;E03F5/14;E03F7/02;E03F3/04;E03F1/00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陈嘉乐 |
地址: | 510060 广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收集 排放 系统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初雨收集排放系统,用于连通雨水管渠的过水舱室和位于过水舱室一侧的初雨储存室,二者通过开设于过水舱室侧壁的进水口连通。开始下雨时,闸门处于第一状态,初雨通过进水口流入初雨储存室内进行收集。随降雨量增多,过水舱室内液面上升,浮筒带动闸门向上移动至第二状态后停止,闸门在水压作用下保持遮蔽进水口,完成初雨的定量收集。初雨储存室内设有虹吸管,虹吸管进水段伸入初雨储存室底部,出水段用于连通污水管,污水管低于初雨储存室。闸门移动到第二状态时,初雨储存室内的水位线高于虹吸管连接段最高点,触发虹吸现象,初雨自动经虹吸管流至污水管直至排空。本系统能够减少建设、运营及维护成本,同时无需新增建设用地。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雨水收集利用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初雨收集排放系统。
背景技术
初期雨水(简称初雨),顾名思义就是降雨初期时的雨水,一般是指地面 10-15mm厚已形成地表径流的降水。初雨的污染程度通常超过了普通城市污水 的污染程度。如果将初雨直接排入河道或者自然承受水体,将会对水体造成污染, 因此必须对初雨进行收集和处理。目前对初雨径流多采用弃流的处置方式,也有 采用截流管网系统进行初雨截流的,利用截流管网系统将初雨截流至污水管道后 送至污水处理厂进行净化处理。相关技术中的初雨收集设施主要为大型调蓄池, 大型调蓄池服务的汇水面积较大,调蓄池的位置与不同初雨发生地之间的距离差 异较大,进而初雨到达调蓄池的时间不同,远离调蓄池地点产生的初雨到达调蓄 池后,调蓄池内已混杂有大量靠近调蓄池地点产生的非初雨,导致调蓄池内收集 的雨水通常包含有各个时段的雨水,收集到的初雨污染浓度不高,为后期初雨的处理增大负担。除此之外,大型调蓄池通常占地面积大、需要配备排水泵和冲洗 设备,建造、使用及维护成本高。
发明内容
本发明旨在至少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之一。为此,本发明提出一 种初雨收集排放系统,能够水力自动定量地收集并排放初雨,同时建造使用成本 较低。
根据本发明实施例的初雨收集排放系统,包括:
过水舱室,用于连通雨水管渠,所述过水舱室的侧壁开设有进水口和挡板, 所述挡板位于所述进水口的上方;
初雨储存室,位于所述过水舱室的一侧,所述初雨储存室与所述过水舱室通 过所述进水口连通;
浮筒,位于所述过水舱室内,所述挡板用于限制所述浮筒上升的高度;
闸门,与所述浮筒连接,所述闸门有位于所述进水口下方的第一状态和完全 遮蔽所述进水口的第二状态,所述浮筒用于带动所述闸门从所述第一状态移动到 所述第二状态;
虹吸管,包括进水段、出水段和位于所述进水段与所述出水段之间的连接段, 所述连接段穿过所述初雨储存室的侧壁,所述进水段的一端伸入所述初雨储存室 底部,所述出水段位于所述初雨储存室外并用于连通污水管,所述污水管所在高 度低于所述初雨储存室所在高度;
当所述闸门由第一状态移动到第二状态时,所述初雨储存室内的水位线高于 所述连接段的最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未经广州市市政工程设计研究总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2089.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