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发明专利]一种适收多品种绿肥作物的联合收获机有效
申请号: | 202210671287.5 | 申请日: | 2022-06-15 |
公开(公告)号: | CN114846989B | 公开(公告)日: | 2023-08-25 |
发明(设计)人: | 游兆延;吴惠昌;高学梅;何铁光;武际;李忠义;曹明珠;魏海;张冲;周金格 | 申请(专利权)人: | 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D41/02 | 分类号: | A01D41/02;A01D41/06;A01D41/14;A01D41/12;A01D57/02;A01D57/00;A01D65/06;A01D63/04;A01F12/22;A01F12/24;A01F12/18;A01F12/44 |
代理公司: | 无锡松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316 | 代理人: | 蔡赵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适收多 品种 绿肥作物 联合 收获 | ||
本发明公开了一种适收多品种绿肥作物的联合收获机,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拨禾轮、扶禾切割组件、脱粒组件、清选组件以及种仓;所述脱粒组件包括由顶盖与凹板筛的圆筒状的物料通道,所述物料通道内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喂入段与排草段;所述物料通道内安装有脱粒部件;所述脱粒部件包括转轴、幅盘以及脱粒杆;多个所述幅盘分散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脱粒杆通过拆卸机构连接所述幅盘。本发明的适收多品种绿肥作物的联合收获机,将脱粒杆设置成方便拆换的结构,用户能够根据需要拆换适配的脱粒杆,使脱粒组件的脱粒性能与绿肥作物适配。在优选的方案中,本发明还改进了扶禾切割组件,可有效对倒伏的绿肥作物进行扶禾、分禾与切割。
技术领域
本发明涉及农业机械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适收多品种绿肥作物的联合收获机。
背景技术
绿肥是一种当植物还是绿色状态时就耕翻下去在地里发酵,用以培肥土壤的草本作物。其固氮能力强,利用效率高,具有提升土壤肥力、保护生态环境等作用。目前绿肥收获主要包括:人工收获和机械收获,人工收获费时费力,留种产量低;机械收获常见方式有两种:一是分段收获,借用稻麦、油菜或大豆等作物割晒机进行收割,经自然铺晒晾干后,再用脱粒机进行脱粒;二是联合收获,由传统稻麦或油菜联合收获机等通过参数调节、更换作业部件来完成绿肥作物种子收获。分段收获工序繁琐,效率较低,联合收获效率高,是绿肥作物收获的发展趋势,然而,现有绿肥联合收获机受割台结构配置不合理、脱粒分离能力较弱、清选装置除杂功能不强等因素影响,田间实测紫云英、二月兰等收获期机收损失率高达20.3%~32.1%,且种子含杂率、破损率较高,严重影响了绿肥的规模化推广与应用。
发明内容
发明目的: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足,本发明提供一种能够根据需要拆换脱粒部件,且拆换方便的适收多品种绿肥作物的联合收获机。
技术方案: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发明的适收多品种绿肥作物的联合收获机,其包括机体,所述机体上安装有拨禾轮、扶禾切割组件、脱粒组件、清选组件以及种仓;
所述脱粒组件包括由顶盖与凹板筛的圆筒状的物料通道,所述物料通道内首尾两端分别设置有喂入段与排草段;
所述物料通道内安装有脱粒部件;所述脱粒部件包括转轴、幅盘以及脱粒杆;多个所述幅盘分散固定在所述转轴上;所述脱粒杆通过拆卸机构连接所述幅盘;
所述拆卸机构包括两个相对设置的固定件,所述固定件具有弧形的抱轴部以及直杆部,所述直杆部的端部转动安装在所述幅盘上;两个所述固定件的两个所述抱轴部合抱在所述脱粒杆的主杆部的四周,且两个所述抱轴部之间通过连接件固定。
进一步地,所述扶禾切割组件包括左右方向安装的根部切割组件,还包括在左右方向上分散安装的多个扶禾器;所述根部切割组件的左右两侧各安装有分禾器以及侧切装置。
进一步地,所述扶禾器包括硬质的起草杆头以及连接所述起草杆头后侧的弹性杆;所述起草杆头与所述弹性杆均为前低后高的翘起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拨禾轮与所述脱粒组件之间设置有倾斜输送器;所述脱粒组件置于所述清选组件的上方。
进一步地,还包括置于所述清选组件之上的清堵装置;所述清堵装置包括清堵机构以及驱动所述清堵机构在伸出状态与缩回状态之间切换的伸缩机构,伸出状态下,所述清堵机构运转能够直接作用于所述清选组件上的物料。
进一步地,所述清选组件具有连接所述机体的支座、相对于所述支座做往复振动运动的振动座以及安装在所述振动座上的筛分组件,所述支座通过荷重传感器安装在所述机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未经农业农村部南京农业机械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221067128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